清明节即将到来,4月1日上午10点,在包头市遗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园(包头天堂园),包头市红十字会、包头市卫健委以“生命·希望”为主题,联合举行了意义深远的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持续传承“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向捐献者纪念碑献上花篮
活动现场,包头市红十字会、包头市卫健委、内蒙古包钢医院(OPO)、包头医学院、包头市朝聚眼科医院依次向捐献者纪念碑献上花篮。
内蒙古包钢医院人体捐献器官获取与分配科协调员王治鑫告诉记者:“对于肝脏、肾脏等器官衰竭的终末期患者而言,器官移植是获得新生的唯一途径。每一个捐献的器官,都是患者的‘第二次生命’,也为受者家庭带来生命延续的曙光。”据悉,内蒙古包钢医院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家开展“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试点工作的医院,在内蒙古捐献案例数量居首位。在红十字会宣传助力下,捐献案例以每年两到三例的数量增长。去年,医院完成20例人体器官捐献,创自治区新高。此外,包钢医院泌尿肾脏医学部在器官移植手术方面表现出色,2023年底成立器官移植中心,2024年共完成肾脏移植手术104例、肝脏移植手术22例,其中还成功完成自治区首例胰肾联合移植手术。
“医学院表示孩子的每个细胞都有用处,没有任何浪费,虽然孩子离开了,但我内心觉得他并未彻底远去,仿佛还在身边,他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捐献者家属刘丽霞讲述了12岁儿子马浩洪的故事,她说自己很欣慰。
包头市天堂园行政管理部部长刘婷介绍,自2014年起,天堂园免费提供场地与包头市红十字会共建纪念园,秉持尊重生命、弘扬大爱的理念,努力营造温馨、庄重、宁静的纪念环境,让每一位前来纪念的群众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尊严和无私奉献的力量,将红十字精神传递给每一个人。
包头市红十字会业务科科长李涛表示:“遗体及人体器官捐献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每一位捐献者都以无私大爱为他人点燃希望,同时也为医学进步贡献力量。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已有1.4万名市民办理了捐献登记手续,181人实现了捐献的愿望。我们呼吁更多的市民了解政策,消除观念障碍,积极登记成为捐献志愿者,用生命的馈赠延续人间温暖。”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渠芳芳;编辑:尤允庆;校对∶杜利国;一读:刘勇如;一审:郝晨莺;二审:刘璟;三审:梁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