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爱宠养宠人士的增多,养犬伤人事件偶有发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狗主人饲养狗本身并无过错,但若因疏忽造成他人损害,则必须承担赔偿责任。近日,九原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成功执结一起“猛犬”伤人案,执行法官的善意执行不仅使案件得到圆满解决,也使得“反目成仇”的邻里重塑友好。
记者了解到,本案中杨某与孟某某均系某小区住户,二人比邻而居,原本关系融洽,互帮互助。2024年夏初的一个午后,杨某带着儿子在小区遛弯时,恰巧路遇孟某在同区域遛狗,途中孟某的宠物犬突然扑向杨某将其咬伤并在蹦跳过程中划伤杨某之子。
随后杨某与其子到就近医院诊治,注射狂犬疫苗。事后,杨某多次联系孟某要求其对此事进行赔偿,但孟某未有明确答复,无奈杨某诉至法院。
经法院审理,依法判决孟某作为饲养人应当承担全部侵权赔偿责任。
判决生效后,杨某多次要求孟某履行赔偿义务,孟某并未理会,双方也因此在私下交涉中不断积累怨气,最终杨某向九原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向被执行人孟某送达了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文书,但孟某仍未履行支付义务,遂执行法官通过网络查控系统,对孟某名下的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等金融账户,依法进行查询冻结。
次日,孟某发现自己的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等账户被冻结后,主动联系执行法官,表示愿意配合法官尽快完成赔偿事宜。然而,在与申请人杨某的沟通过程中,执行法官发现其因心中积怨已久,不愿尽快了结,更希望法院的强制措施能为被执行人带来长久的不良影响和生活不便。
面对这种情况,如何让二人冰释前嫌,避免“因案生恨”,成为了执行法官深思的问题。
为化解双方矛盾,执行法官多次致电双方当事人,一是动之以情,告知杨某“孟某已经意识到自己逾期履行的错误,也认可赔偿逾期的惩罚性债务利息,作为邻里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应给予其改错的机会,减少积怨”。二是晓之以理,杨某既然已经申请强制执行,便要依法配合法官工作,应该用法律的强制力实现其内心所需的公平正义。并同时释之以法,向双方当事人说明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告知相应行为带来的法律后果,督促双方放下怨念案结事了。
最终,在情、理、法的共同作用下,杨某终于同意与孟某面对面解决此事。在执行法官的见证下,孟某当场履行完毕全部给付义务。
法官提醒,日常生活中,宠物伤人的事件时有发生,给被侵权人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和精神痛苦。因此,饲养人应当依法依规文明饲养宠物,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一旦发生动物伤人事件,饲养人应积极处理,不仅应及时对受害者实施救助,还应积极对其损失进行赔偿,绝不能消极怠办。
一、恶狗伤人谁应承担责任?
1、无过错责任和第三人过错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应承担侵权责任,但能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可减轻或不承担责任。
我国法律规定宠物饲养员承担无过错侵权责任,即使饲养员无任何过错,宠物伤人后都应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若有第三人故意挑逗宠物,结果宠物把别人咬伤了,那第三人和饲养员都应担责。
2、未采取安全措施的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造成的,可以减轻责任。例如,因狗狗未拴绳而导致狗狗伤人,饲养人大概率需要担全责。但若是因受害者挑逗或伤害导致狗狗扑咬,那么受害者也应承担部分责任。
3、烈性犬伤人责任
我国法律明确禁止饲养烈性犬,因禁止饲养的烈性犬造成他人损害,无论受害人有无过错,饲养人均应承担全部责任。禁养烈性犬的具体种类因地而异,但基本上分为獒犬类、斗犬类、牧羊犬类等等,具体可查询当地法律法规。
4、流浪犬伤人责任
流浪犬一般为无主人的宠物,若能找到原主,那主人负责;若找不到原主,但有爱心人士经常投喂,那投喂人可能也要承担一定责任。因此投喂流浪狗需谨慎!
二、恶狗伤人应承担何种责任?
1、民事责任
饲养动物伤人的,动物饲养人承担民事侵权责任一般要赔偿医疗费、住院伙食费、误工费、护理费等费用。若伤情严重,则可能需要赔偿残疾赔偿金甚至死亡赔偿金。
2、行政责任
各大城市都会出台地方法规规章明确养犬规范、行政机关监管职责和处罚权限,这些规定为文明、规范饲养动物提供了指引和依据。动物饲养员应当完成法律规定的饲养登记、疫苗注射、遛狗拴绳等管理规范的要求,若因违反规范导致饲养动物伤人的,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
3、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不文明饲养动物行为致人重伤,甚至死亡,相关责任人可能面临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指控。在司法实践中,多数案件以“过失”定罪,但也存在故意的可能。
现行刑法将饲养动物作为“财产”看待,因此可以客观上看待饲养员在具体案件中对于使用该“财产”的主观心态。例如,饲养员故意利用狗咬人的方式伤害对方,甚至最终造成了死亡结果,主观上是故意伤害,可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定罪量刑;再如,若饲养动物为禁养动物,饲养员放任其到处跑致他人被咬伤或者咬死。
结合禁养动物的危险状况,饲养人对损害结果发生主观上存在“明知损害结果极其可能发生,仍放任结果发生”的情形,则其构成间接故意,也可以追究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
如果是在人群众多的公共场合,对不特定人群造成伤害,也可以落入到相关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科处刑罚。
普法小贴士
如果普通人遇到“恶犬伤人”,该如何更好维护自身权益?
首先,要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确保警方及时介入。同时,拍摄现场视频、照片,记录犬只外貌特征、咬人过程及周围环境,获取目击证人联系方式。其次,无论伤口轻重,都应及时就医。保留所有相关的病历、医药费发票,并及时申请伤情鉴定,这些文件是后期维权的重要证据。第三,视情况选择维权路径。刑事责任追究、行政管理处罚、民事赔偿主张可依次展开。如果案件涉及复杂法律问题,或者责任人拒不配合,建议及时委托律师提供法律支持,最大限度维护自身权益。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硕;编辑:尤允庆;校对∶杜利国;一读:刘勇如;一审:郝晨莺;二审:刘璟;三审:梁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