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民健身与城市经济转型的时代浪潮中,包头马拉松已经超越体育竞技本身,成为透视城市发展的多棱镜。这场每年如约而至的奔跑盛事,不仅串联起跑者的热血与激情,更在城市经济、品牌塑造、等维度持续释放能量。越来越成熟的马拉松赛事经验表明,一场成功的马拉松赛事,是城市实现全方位发展的重要契机。
“包马”赛事期间举办的街头演唱会让更多人读懂了这座城市的柔情 记者 李强 摄
经济引擎
赛事激活城市动能
马拉松赛事对城市经济的强劲拉动作用在众多城市都得到了验证,包头也不例外。以无锡马拉松为例,2025年无锡马拉松共吸引42.6万观众及跑者参与,直接带动周边产业效益5.05亿元,创历史新高。赛事期间,酒店、餐饮场所生意火爆,交通出行需求大增,这些都为城市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样,3月份樱花季开跑的武汉马拉松,凭借独特的季节特色和城市景观,拉动消费总效应近3亿元。
包头马拉松在经济带动方面也成绩斐然。2024年的“包马”赛事把文体旅“组合拳”玩出了花样:邀请知名网络达人开展端午非遗活动;因地制宜走进赛汗塔拉城中草原、包头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包头南海湿地公园等景区,跑友们“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赛事游包头”……据统计,2024包头马拉松赛期间,包头市累计接待游客96.28万人次,同比增长9.74%,实现游客总花费6.59亿元,同比增长22.09%,外地游客近20万人次。不断成长的包头马拉松赛,为包头市打造“运动之城、健康之城、活力之城”注入了奋斗的动能,产业融合激活城市新业态,赛事“流量”正在变身经济“增量”。
赛后,游客们沿着精心设计的“黄河风情线”“草原文化之旅”等主题线路游览,深度体验包头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带动旅游收入增长。许多参赛者在赛后选择前往赛汗塔拉城中草原,感受独特的草原风情,或是参观北方兵器城,领略包头的工业文化底蕴,他们在当地的消费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包马”文创雪糕深受喜爱 记者 李强 摄
品牌塑造
赛道成为城市名片
众多城市通过马拉松赛事成功塑造城市品牌的经验,为包头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绍兴马拉松赛以“最有文化味的马拉松赛”为定位,串联起鲁迅故里、秋瑾纪念碑、府山公园、黄酒小镇等城市地标,将传统古韵与现代文明完美融合,让跑者在奔跑中感受绍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赛事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极大地提升了绍兴的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无锡马拉松以其优美的赛道风景著称,跑者们在比赛中能领略蠡湖之畔的明媚春色、贡湖湾的盎然绿意等,“人在画中跑”的独特体验吸引了无数跑者和游客,成为无锡城市形象的一张亮丽名片。
跑过了6年的包马,已然成为包头的城市文化名片之一。
赛道设计堪称城市形象的“立体宣传片”,全长42.195公里的路线,巧妙地将三鹿腾飞、阿尔丁广场、昆都仑中桥、包钢集团、包头博物馆等城市景观、地标串联起来,参赛者在奔跑过程中,感受“草原钢城”的磅礴气韵与诗画风光。赛事的品牌建设还深入到每一个细节。奖牌从“三鹿腾飞”的城市图腾到市花小丽花的浪漫绽放,每一处细节都暗藏着来自包马的浪漫。赛事补给站,让跑者在补水的同时,近距离感受包头的传统文化魅力。“体育+文化”的深度融合,让赛事成为城市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让更多人了解包头、爱上包头。
“包马”让更多外地跑友爱上包头美食 记者 李楷谨 摄
民生福祉
奔跑提升城市温度
马拉松不仅是竞技舞台,更是城市民生福祉的试金石。近年来,包头一批公园、广场、绿道走廊串珠成链、编织成网,为人们提供了更多“举步即达”的好去处,跑步空间变大了。在赛汗塔拉城中草原、奥体公园、市民公园等场所铺设塑胶健身步道,体育公园升级改造也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公园广场只是散步休闲纳凉的性质,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包头经验。
作为一座城市的嘉年华,对包头市来说,“包马”是城市历史文化的展现,是城市综合治理能力的考验,更是提升城市经济增量的“催化剂”。产业融合激活城市新业态,“包马”带来的不仅是人气的聚集,更推动了体育、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城市文旅体的另一种“打开方式”。随着“包马”打前锋,“跟着赛事游包头”,2024内蒙古马术系列活动推介会、中国马术协会耐力达标赛、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马术锦标赛等层次较高的一系列马术赛事也在包头市闪亮登场,形成一流的马文化氛围,打造独具特色的体育名片,为包头市聚人气、汇商气、添活力,手握这把“金钥匙”,包头市体育产业发展豪气上马、快马加鞭。
2025年赛事期间,包头35家A级旅游景区推出免收首道门票的优惠政策,将赛事福利转化为全民共享的城市温度。这种从赛事到生活的延伸,不仅强健了市民的体魄,更重塑了城市的精神气质。
体育赛事如活力引擎,为包头市的城市发展注入澎湃动力。“鹿城双马”、匹克球等一系列品牌赛事成为城市形象的精准代言。在品牌赛事的带动下,这座城市的体育细胞被激活,一出家门就能“动”起来的马拉松精神在当地不断生根,掀起全面健身新热潮,“没事就想出来跑跑步”成为包头市民的新选择。
体育赛事和城市发展“双向奔赴”,一个奔跑的“城市会客厅”正在出现。
生态构建
全民参与运动图景
赛事激发了全民运动热潮,“夜跑打卡”“周末约跑”成为市民生活的新时尚。包头市体育局定期举办马拉松赛前训练营,邀请专业教练为跑步爱好者提供科学的技术指导,帮助他们避免运动损伤,提高运动效果。在公园社区,自发组织跑步活动,形成了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
马拉松赛事搭建起全民参与的平台。每场赛事背后,都有来自教师、医护、学生等不同群体的志愿者积极参与,他们分工明确,从路线指引、赛道补给到医疗救护,为赛事的顺利进行提供全方位服务,形成了强大的“城市主人翁”合力。赛事期间,公安、交通、医疗等多部门联动,让参赛者感受到“安全与温度并存”的赛事体验。
一座城市坚持举办马拉松赛事,足以说明两者在精神气质上的某种契合:唯有坚持,方能突破。对包头而言,同样在不停地奔跑之中,跑过赛汗塔拉公园,跑过黄河岸边,以包马为媒,城市风貌、历史文化、社会风貌的变化,逐一呈现。
站在新的起点,包头马拉松正以更开放的姿态,书写体育与城市共生共荣的新篇章。当奔跑成为城市的律动,当赛事融入生活的日常,这座草原钢城正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赛道,奔向更具活力与温度的未来。未来,包头将继续深化“体育+”融合发展模式,不断丰富赛事内涵,提升赛事品质,让包头马拉松成为展示城市形象、推动城市发展的强大引擎,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春燕;编辑:郝晨莺;校对∶杜利国;一读:刘勇如;一审:郝晨莺;二审:刘璟;三审:梁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