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咻——!”一声清脆的破空声在赤峰市巴林右旗分赛场响起,箭矢精准命中靶心的瞬间,看台的观众纷纷起身欢呼。7月22日8时25分,包头代表团参赛选手额尔登贺喜格策马疾驰,在骏马起伏奔腾的同时,他开弓、瞄准、放箭一气呵成,顺利完成自己在自治区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跑马射箭项目的第一回合。
我市选手参加跑马射箭项目比赛
跑马射箭项目需要骑手和马的精准配合,每一次令人屏息凝神的精彩瞬间,不仅是对骑手精湛技艺的褒奖,更是对其特殊“搭档”的最高肯定。“难点在于人和马的配合。”额尔登贺喜格告诉记者,骑手要在马疾极速奔跑的情况下完成射箭准备工作,接近靶子处拉弓,在十秒内完成两次射箭,一匹温顺沉稳、在弓弦震动与箭矢离弦时也不会躲闪的骏马,是成就这项运动不可或缺的伙伴。
跑马射箭项目今年首次列入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额尔登贺喜格的爱驹“青龙”,也是第一次站上这条赛道。额尔登贺喜格坦言,赛事第二轮时,由于“青龙”闪躲影响了自己开弓时的稳定性,未能发挥出最佳水平。可每当有人围上来询问“青龙”情况时,他总会骄傲地说:“我的马,谁骑都会说好。”额尔登贺喜格向大家介绍,“青龙性格温顺又胆子大,自己第一次遇见它时,就知道它可以并肩作战。”
完赛后,记者注意到额尔登贺喜格手上被箭划出了伤口,可他并不在意。转过身,这位汉子细腻地轻拍马背,说“很心疼它”“很多天没回家了,它想自己的朋友了。”
参赛选手与他的“伙伴”
对于首次参加大型比赛、年仅5岁的赛马“体特木”和它的骑手艾吉木来说,这段赛程同样充满挑战。艾吉木已是第四次参加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经验丰富,本次大赛却是“体特木”职业生涯的第一次。“第一年配合,经验不足,需要培养,但我相信它。”艾吉木说,他选择让耐力出众的“体特木”挑战兼具速度与耐力的5000米速度马项目,对马和自己都是一次考验。春季就开始的训练,跨越山水的征途,都是为了这一刻的共同拼搏。
在分赛场的四项竞赛项目——赛马、赛骆驼、驼球、男儿三艺中,每位参赛选手的身后,都有一个跨越山水而来的“无言战友”。开赛前,包头代表团派出的15匹马、10峰骆驼历时一天一夜,从达茂旗抵达赤峰市巴林右旗。
运输途中,工作人员需要按时段检查,密切关注马匹和骆驼的精神状态、食欲等。为尽可能减少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包头代表团自带草料,确保这些敏感的动物能尽快恢复。抵达目的地后,参赛选手首要任务依然是时常观察马匹和骆驼的状态,帮助它们克服旅途劳顿,适应新的场地与环境。
当旗帜挥起,冲过终点线的,从来不只是骑手一人。这些比赛项目也不仅仅是竞技,更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人与马、人与骆驼之间建立的这种基于信任、依赖和共同目标的伙伴关系,是运动会最独特、最动人的风景之一。赛场上激烈的角逐已经结束,但选手与“搭档”之间那份温暖的交流与关怀,仍在继续。
【相关新闻】
我市健儿在赛驼项目中勇夺佳绩
7月22日下午,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我市参赛选手奋勇拼搏,在竞争激烈的赛驼项目中连创佳绩,获得赛驼1000米项目三等奖和赛驼10000米项目二等奖。
在考验速度与爆发力的赛驼1000米项目中,我市选手敖特根僧格驾驭其精心驯养的赛驼,在赛道上展现出精湛的驭驼技艺。经过激烈角逐,敖特根僧格脱颖而出,勇夺三等奖。
赛后,敖特根僧格激动地介绍,本次包头代表团共派出8名选手和10峰骆驼,参加赛驼及驼球两项竞赛。
随后,在更考验耐力与策略的赛驼10000米长距离较量中,我市另一位选手敖能沉着应战,凭借稳定的发挥和对赛驼节奏的精准把控,一路领先,最终成功将二等奖收入囊中,再次为包头增光添彩。
赛驼运动魅力独特,不仅是速度的比拼,更是人与骆驼之间深厚默契与骑手综合技艺的集中体现。骑手需通过缰绳的微妙控制、身体的倾斜角度甚至低沉的口令,引导沉稳的骆驼调整奔跑节奏。
“赛驼是我们的优势项目,尤其10000米赛事是冲着第一名去的。但各盟市最优秀的骆驼都汇聚于此,竞争非常激烈,能拿到名次实属不易。”取得良好开端后,敖特根僧格对正在进行的驼球项目也充满期待:“希望我们团队能再接再厉,在驼球比赛中继续取得好成绩!”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邓雅鑫,袁博;编辑:张玮;校对∶杜利国;一审:郝晨莺;二审:刘璟;三审:梁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