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血缘却有深情 一场爱的“双向奔赴”
来源:包融媒   2025-11-06

在包头,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妈妈”——她们与孩子没有血缘之亲,却用陪伴填补着亲情的缺位;她们不计任何回报,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点亮着童年的希望与梦想。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爱心妈妈”。近年来,包头市妇联积极响应全国妇联号召,深入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关爱行动,通过“一对一”结对、“驿站式”服务、“常态化”陪伴,为全市留守困境儿童织就了一张温暖的守护网,让柔韧的巾帼之力,化为守护幼苗茁壮成长的最暖阳光。


2(5818929)-20251106173432

“爱心妈妈”郭靖与孩子们的相处日常


笔记本里的温暖坚守


在固阳县西斗铺镇刘伟壕村村委会,郭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黑色的笔记本,内页里,10个孩子的姓名旁标注着各自的喜好与需求,孩子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与成长心事,都藏在这字里行间。

这本珍贵的“童心档案”,是郭靖成为“爱心妈妈”三年多来,记录所关爱孩子成长轨迹的最佳见证。拥有二十余年基层妇女儿童工作经验的她,身上兼具着自治区“最美儿童主任”“最美志愿者”等荣誉光环,可她却总说:“这本笔记本才是我的‘军功章’”。为了让“档案”里的每个孩子都被好好守护,郭靖把日子过成了“围着孩子转”的节奏:每月定期去孩子家中走访,从不让手空着——拎着新鲜水果小零食,自掏腰包买书包、画笔,甚至为曾封闭自卑的孩子搬回吉他,一点点打开孩子的心扉。“翻开笔记本,就像看到孩子们的笑脸。”郭靖动情地说,这份坚守无关荣誉,只为让“妈妈”二字所承载的爱与责任在基层稳稳扎根。

郭靖的故事,是包头市“爱心妈妈”群体中的一个生动缩影。据了解,固阳县妇联2019年启动“帮扶·暖心”行动,招募30名“爱心妈妈”巾帼志愿者开展关爱活动。2021年开展“爱心妈妈一对一帮扶百人团行动”,动员号召全县、镇、村三级妇联主席一对一和留守、单亲家庭的儿童结成亲情关爱对子。如今,全县89名“爱心妈妈”结对112名特殊困境儿童,通过定期联络、学习指导、情感抚慰等方式,为孩子们织就了一张坚实而温暖的守护网。


陪伴中的“双向奔赴”


3(5818928)-20251106173731

孩子们写给“爱心妈妈”的卡片


爱的力量,能融化冰霜,也能叩开紧闭的心门。

九原区妇联的“爱心妈妈”张秀敏,至今难忘那个寒冷的冬日。她结对的孩子父母离异,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初次接触时,孩子关门不见,疏离而沉默。张秀敏没有气馁,她深知信任的建立需要耐心。直到一次降温,张秀敏惦记着孩子衣衫是否单薄,便带着保暖衣物和玩具再次登门。“都选的她喜欢的,刚开始她还躲我,我帮她穿好衣服戴好帽,她突然抱住我的腰,小声说‘张妈妈……你的手好温暖’。”这一声呼唤,让张秀敏的眼泪瞬间夺眶而出,“那一刻,心里直犯酸,太能懂这孩子心里对母爱那份深深的渴望了。”

从此,张秀敏成了孩子身边的“避风港”。她常打电话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开学前的一次探望,孩子主动拉着她的手,塞给她糖果和一张自制的粉色桃心感谢卡。“我们觉得在温暖孩子,其实孩子也在治愈我们。看着孩子越来越好,我也特别高兴。”张秀敏说。

爱的滋养,最终会化为成长的勇气与善意。在包头博物馆的一次活动中,即将升入初二的小雨(化名)聊起她的“爱心妈妈”,语气里满是亲近:“那位姐姐人可好了,我们无话不谈。”这份平等而真诚的陪伴,让她对未来充满了清晰的向往。当被问到想考哪所高中时,小雨毫不犹豫地说:“包头市第九十九中学!我也要努力学习,成为厉害的人,把我感受到的温暖继续传递给需要的人。”


一张网络下的系统守护


为了将这份爱心事业做得更专业、更持久,包头市妇联着力在机制建设与体系支撑上下功夫。

“不是谁有一颗爱心就能成为‘爱心妈妈’,”市妇联家儿部部长娄佳坤介绍:“我们有着明确的招募标准和严格的审核流程。”包头市的“爱心妈妈”主要依托市、旗县区两级妇联进行招募,优先选择拥有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工作背景的专业人士或各级妇联执委、优秀妇女干部等群体,从源头上确保关爱服务的专业性与有效性。同时,市妇联建立了常态化的培训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儿童心理学、家庭教育指导、结对沟通实操技巧及未成年人隐私保护等专题培训,不断提升“爱心妈妈”的服务能力。

在日常关爱中,市妇联要求“爱心妈妈”与孩子“每周联系、每月服务、每学期见面”,既提供物质支持,更注重情感陪伴,关爱以“一对一”辅以定期组织的集体活动,确保关爱既能精准满足个体需求,又能在集体中感受同伴支持。

在服务阵地建设方面,包头市创新性地整合文旅、教育、科技等部门的资源,统筹摸排各旗县区现有公共设施,明确了“爱心妈妈驿站”的功能定位、选择标准和特色发展方向。如今,通过高效整合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新华书店等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全市已成功建成24个“爱心妈妈驿站”,实现了所有旗县区的全覆盖。

“我们希望充分发挥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阵地的教育功能,做好两件事:给孩子坚实的情感关怀,帮孩子开启精彩的文化启蒙。”包头博物馆社会教育部主任龚鹏表示,未来驿站会继续围绕“情感关怀+文化启蒙”,设计更多贴合留守各年龄段儿童需求的活动,让博物馆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文化伙伴”。

“目前,全市已有700余名‘爱心妈妈’结对全市700余名留守困境儿童,对民政系统数据库内的留守困境儿童实现全覆盖,同时还将关爱延伸至数据库外的儿童,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充满温情与希望的天空。”娄佳坤表示:“下一步,市妇联将继续推进全国妇联‘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儿童三年行动,有序开展‘爱心妈妈’招募工作,全面提升专业化培训质量,同时持续完善‘爱心妈妈驿站’的服务功能,让更多留守困境儿童能够感受到来自‘妈妈’般的温暖与呵护,助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从一本“童心档案”的坚守,到700余人的同行;从乡村里的细碎关怀,到驿站中的文化滋养——包头市“爱心妈妈”结对关爱行动,正以温暖为线,织就一张跨越城乡的童心守护网。这份爱,没有轰轰烈烈的口号,却在日复一日地陪伴中,让每一颗留守困境儿童的童心,都能向阳而生、逐光而行。(图片均由包头市妇联提供)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岳宇乐;编辑:张玮;校对∶杜利国;一审:郝晨莺;二审:刘璟;三审:梁学东

新媒体引导图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