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达茂旗巴音花镇白音查干嘎查的牧民那顺吉日嘎拉一家,迎来了生活的全新变革,他们彻底告别了过去长期困扰的电力短缺难题,而这一切都源于达茂旗在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中精心实施的“光储一体化设备”项目。
回忆起过去的日子,那顺吉日嘎拉满是感慨。曾经,他们的生活高度依赖风力发电。每到冬季,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本就不稳定的电力供应变得更加脆弱不堪。家用电器和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被打断,生活和生产的节奏被打乱。那顺吉日嘎拉告诉记者,为了维持基本的用电需求,他们不得不依靠柴油发电机进行发电。每年冬天,购买柴油的费用就高达近2万元。柴油发电机还时常出现机械故障,维修成本和时间成本也在不断增加,生活非常不便。
安装在那顺吉日嘎拉家屋后的太阳能光伏板。
如今,随着“光储一体化设备”项目的推进,电网实现了升级改造,那顺吉日嘎拉家的电器设备也被注入了新的动力,可以全负荷运行了。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等大功率电器不再需要小心翼翼地错峰使用,而是可以同时欢快地运转。那顺吉日嘎拉兴奋地说,他刚刚购买的电锅炉已经送到了家,经过简单的改造,这个冬天的取暖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他的老伴儿再也不用在寒冷的清晨早早起床掏炉灰了,一家人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和惬意。
长期以来,受复杂的地理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的限制,达茂旗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为解决牧民用电难题,达茂旗民委深入调研,结合牧民实际需求,制定并实施了《达茂旗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 建设特色优势产业项目配套设施项目》。
据了解,达茂旗边境地区仍有近1000户牧民没有通上电。达茂旗民委带头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配套电力工程项目,将光储一体化设备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不懈的努力,成功为满都拉镇、巴音花镇、明安镇以及查干哈达苏木的16户边疆牧民家庭安装了20.9KW的离网光伏发电系统和80.64KH的储能系统。
“光储一体化设备”项目于今年6月底正式开工建设,8月20日,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标志着达茂旗边境地区的电力供应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牧区家庭只需自筹资金2万元,就可以享受到这一先进设备带来的便利。项目投运后,发电量稳定可靠,通过储能系统的调峰填谷功能,有效地解决了风电波动性、间歇性等问题,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保护也没有被忽视。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草原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无论是设备的布局还是施工的方式,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选择,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协同发展。
当夜幕降临,达茂旗边境地区一户户牧民家中亮起了温暖的灯光。这些灯光是白天光伏板辛勤储存电能的成果,它们不仅照亮了草原的夜晚,也温暖了一个个牧民家庭。
■记者手记
科技改变生活
踏入达茂旗草原,一望无际的绿野与蓝天相接,风轻轻拂过,带来阵阵草香。一块块光伏板整齐排列,光伏板如魔法般将阳光转化为电能,为牧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机遇。这并不是普通的光伏发电项目,还结合了储能技术,让边境牧民们在没有强烈光照的情况下也可以正常使用电力,不仅解决了牧民们的用电难题,更让他们摆脱了传统能源的束缚。
更重要的是,这一项目的成功投运,不仅仅是为牧民带来了清洁、稳定的电能,更是在这片辽阔的草原上实现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理念。它改善了草原群众的人居环境,让每一个生活在边境地区的牧民都能感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和舒适,为边疆地区的幸福生活描绘出了崭新的篇章。
(记者∶杜森;编辑∶武巧英;校对:草脑日;一审:武巧英;二审:贾星慧、王国秀;三审: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