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的跨越升级,会上从“医疗资源”“人才队伍”“就医体验”等方面让“医疗高地”话题更聚焦、更有感,尽显包头打造医疗高地的诚意
■在打造医疗高地的过程中,我市各公立医院苦修“内功”,以强化学科建设为抓手,不断拓展诊疗方法,提升诊疗效果,为疑难杂症患者提供新的治疗希望
■“医疗高地2.0版”聚焦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推进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同步提升,让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机构都从中受益
3月3日,全市打造医疗高地推进会召开,新春的余温尚未散去,包头市就又一次将顶层会议主题锚定医疗高地建设,这已经是新春后继“医疗高地座谈会”和“医疗高地调度会”后第三次聚焦打造医疗高地的会议。
会上,部分医院代表深入交流医疗工作中的思路和做法,现场分享实战经历和好经验,相互启发,干事创业的热度扑面而来。这场开在春天里的会议,不仅体现了包头市对民生福祉的高度重视,更折射出对于打造医疗高地,包头市的决心与行动力。
会议之“诚”——
为实现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的跨越升级,会上从“医疗资源”“人才队伍”“就医体验”等方面让“医疗高地”话题更聚焦、更有感,尽显包头打造医疗高地的诚意。
从主题上看,包头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绘就民生新图景,自2023年《中共包头市委员会 包头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打造医疗高地的实施意见》出台以来,这座城市以高频次动作将医疗高地建设向纵深推进。
从范围上看,会议聚集了市四大班子领导同志,各旗县区、稀土高新区、市直有关部门和包头医学院、市卫健委、市属医院主要负责同志和部分民营医院、医护人员代表,人员广泛;既提到“把患者满意度放在首位”“持续擦亮‘医在包头’品牌”,也提到“‘一院一策’明晰各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统筹城乡医疗资源布局,满足群众多样化就医需求”等要求,为如何打造“医疗高地2.0版”指明了方向。
从流程上看,包头聚焦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打造更高质量、更可感可及的医疗高地任重道远,必须要在医疗领域的方方面面都动一场“手术”。包头如何发挥“资源富集”优势,利用“错位发展、内涵式发展、协调发展”赋能高水平医疗高地建设?市委主要领导结合历史分析了当前包头的“医疗市情”,提出让打造医疗高地这件民生实事取得更大进展。
会后不少奋战医疗工作一线的专家学者表示,这次会议诚意满满,既让人激动也让人感动,包头以从未有过的力度推进医疗高地建设令大家信心倍增!
会议之“诺”——
让患者拥有“如花似锦”的幸福感,这是包头的态度,是包头的决心,也是包头的承诺。
“现在,很多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疗。”昆区惠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张医生说,“遇到疑难病例,我们可以随时请专家会诊,患者不用再跑远路了。”医疗高地的建设,不仅需要重点科室的突破,更需要整体水平的提升。
据介绍,2024年全市门急诊量1023.3万人次、增长12.2%,其中市外来包就诊351.8万人次、增长50.4%。与北京、上海等34家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心血管科、肿瘤科、神经外科、妇产科、儿科等领域的140余位权威专家定期来包开展门诊诊疗、手术示教和学术交流……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好看病”“看好病”。
值得一提的是,会上《关于进一步打造医疗高地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实施方案》亮相,显示我市将通过“一院一策”明晰功能定位,精准赋能,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市中心医院要以全面建设自治区一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目标,重点打造以心脏系统疾病、微创外科疾病为主的两大专科群,实现新技术新业务的重大突破;包医一附院要围绕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打造自治区中西部地区一流肾病临床中心、免疫性疾病诊疗中心;包钢医院要进一步提高呼吸与危重症专科综合诊疗水平,做强器官移植中心……量体裁衣、一院一策,包头市正靶向发力,全力蹚出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路。
在打造医疗高地的过程中,我市各公立医院苦修“内功”,以强化学科建设为抓手,不断拓展诊疗方法,提升诊疗效果,为疑难杂症患者提供新的治疗希望。
如今,包头市民对更高水平医疗技术的期待、对优质医疗资源更加均衡的期待、对更加人性化医疗服务的期待,正从实施意见的纸面跃出,成为老百姓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会议之“应”——
不久前,在包头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导管室内,一台高难度的心脏介入手术正在进行。这是市中心医院心脏中心团队与北京安贞医院结构心脏病中心朱恩军教授在为一名66岁主动脉瓣重度返流患者李大爷实施的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手术)。切口、穿刺、置鞘,送入导丝建立轨道……精密地操作将人工心脏瓣膜通过导丝轨道,精准输送到预定位置,历经50分钟,手术圆满完成。
李大爷的家属激动地说:“一开始我们也想过去北京看看,可是老人的情况不太好,怕在路上出点事,再加上去大城市看病费时费力。能在家门口接受北京专家手术,还能用上这么先进的医疗技术,咱们包头的医疗水平真是越来越厉害了!”
聚焦一线“痛点”开出民生“药方”。会上,包头市作出了“民需我应,有求必应”的坚定回应。打造医疗高地,能看好病是第一位的,同时,患者就医体验感和医院可持续发展也是必须关注的。“医疗高地2.0版”聚焦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推进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同步提升,让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机构都从中受益。
从“看病难、看病贵”到“家门口看名医”,从“北上广求医”到“外地患者慕名而来”,包头医疗卫生事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连续三次顶层会议的召开,绝非简单的政策重复,而是包头市以医疗改革撬动城市转型的深层逻辑。正如一位参与“京蒙协作”的北京专家所言:“包头证明,中小城市完全可以通过精准定位、开放合作,实现医疗水平的非对称突破。”当国家级试点落地包头,当“医在包头”正在成为辐射西北华北的健康新地标,这座城市的探索已超越医疗本身——她用民生温度重新定义了发展的内涵。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晓婷;编辑:秦新宇;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一审:王国秀;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