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与父亲一起组装机器
在西河乡前河村,有这样一对父子,一个是村里的“农机达人”,一个是村委会副主任;一个是播种机组装的开拓者,一个是现代农业的接力者。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将一台台播种机送入田间地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这根农机“接力棒”,不仅承载着两代人的梦想,更点燃了乡村农业现代化的希望。
每天天一亮,电焊声、切割声、铁质零件碰撞声,就会从西河乡前河村一处大院里传出来。在这些交织的声响中,一台台播种机走向广阔的田野。
三十多年前,刘俊的父亲刘财旺还是一名普通农民,当时,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播种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效率低、成本高。刘财旺敏锐地意识到,农业机械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于是他带领儿子刘俊从外地引进播种机,让村里的农户走上了机械化、科技化的致富之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从外地引进的播种机弊端也开始逐渐显现,面对遇到的问题,刘财旺决定带领儿子动手组装和改进适用于本地的播种机。没有专业的技术指导,他们就自己摸索;没有先进的设备,他们就靠双手一点点改进。经过无数次的尝试,父子二人终于成功研制出更适合本地土壤和种植需求的播种机。播种机不仅操作简单、播种均匀,而且在效率上远超之前的设备,极大地减轻了农户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种植效率。他们的播种机不仅在本村和我市其他旗县区销售,还销往巴彦淖尔、呼和浩特等地,平均年销量达200余台。“我和儿子在改进播种机方面下了很大工夫,看着大家用着我们的播种机既省力又增收,我们就很开心。”刘俊的父亲刘财旺说。
如今,刘俊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成为新一代的“农机达人”,而作为村委会副主任,刘俊始终将服务乡邻、助力乡村振兴作为自己的使命。他不仅通过销售播种机为农户提供便利,还经常义务为村民维修农机具,传授农机使用技巧。在他的带动下,前河村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村民的种植效率大幅提升,收入也随之增加。刘俊说:“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力量,能为更多的人带来便利,提高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一份力量。作为一名村干部,我一个人富了不能算富,更多的人富了才算富,接下来我要带动更多的父老乡亲一起发家致富。”
在刘俊的引领下,前河村正朝着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目标稳步迈进。便捷化的农机设备在田地间轰鸣,科学化的种植技术让农业生产更加高效,村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未来,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而刘俊和他的乡亲们,正是这幅画卷中的动人风景。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硕 摄影报道;编辑:李春燕;一审:郭燕;二审:张红梅;三审:郑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