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年画|用包头方式打开“非遗版”春节——闹社火
2025-02-03

散财童子送吉祥,家家户户福满堂!

红红火火过大年,年俗文化唱主角。社火在年俗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社火活动一般为锣鼓伴奏,舞蹈演唱,配以花灯、焰火等。锣鼓伴奏以大鼓为主奏,舞蹈表演以秧歌队为主体。秧歌又分为过街和走场两种形式。过街秧歌由锣鼓队引路,高跷队紧随锣队进行表演。走场秧歌以定点表演为主,兼用锣鼓伴奏。

包头地区的社火表演,“高跷”和“脑阁”这两种表演较为出名。高跷分“文跷”和“武跷”两种,文跷重于扭和踩,武跷则是高难度技巧与绝招表演。脑阁取材于神话故事和古典传统戏剧的某些代表性场景,将某个片段制成造型,在元宵节时抬着巡游欢庆,流传至今演变为“散财童子”到每家每户送财神、讨利市的民间习俗。它们不仅展现了老包头的民俗风情,更营造出和谐喜庆的节日氛围。

策划:霍晓霞;制图:童巧鑫;校对∶黄韵;一读:黄韵;一审:王国秀;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责任编辑: 霍晓霞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