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人们出游热度高涨,假期消费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大城小镇涌动的人潮、把文化“穿”上身的国潮、吃住行游乐购的热潮,既加速释放了消费市场的潜力,也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注入动力。
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桃花盛开
拥抱户外
清明时节,气温逐渐回暖,树木抽出嫩绿的新芽,桃花、杏花、梨花等渐次绽放,正是踏青的好时光。徜徉于古色古香的老街,漫步于田野山林,很多市民前往包头的众多“宝藏打卡地”,感受春的气息。
在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市民看古建、品美食、看演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天下黄河第一村,游客仿佛穿越时空,感受黄河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度过一段愉快而难忘的时光。
小长假,很多市民选择前往户外拥抱自然,很多网红村成为首选目的地。如东河区的阿都赖村、石拐区的缸房地村,在这些地方,居民采摘、露营,尽情地释放乡愁。南海湿地景区、赛汗塔拉城中草原等地,也迎来了运动、休闲的人群。
九原区田禾农业观光采摘园
活动引领
各部门单位都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居民过个健康节、文化节。
4月4日,青山区文体旅游广电局联合共青团青山区委员会、包头印象城,共同启动“2025城市漫跑计划”,吸引了全市1000余名跑步爱好者参加。
此次活动融合运动、消费、文化于一体,形成了全民健身与城市活力交相辉映的生动场景。
清明时节,九原区田禾农业观光采摘园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2025黄河开河踏春活动暨田禾第五届樱桃采摘季嘉年华奇趣游活动在此盛大开幕。
游客们穿梭在樱桃林中间,手中的篮子渐渐装满甜蜜。市民李先生开心地说道:“这个小长假就想找个亲近自然的地方放松,这儿真是太合适了。一边采摘新鲜樱桃,一边享受春日阳光,感觉整个人都充满活力,而且活动内容这么丰富,大人小孩都能玩得尽兴。”
稀土高新区稀土路街道沼园东路社区开展植树活动
“邻”聚活力
各个街道社区也借清明节来临之际,举办了相应的主题活动。
在清明节前夕,稀土高新区稀土路街道沼园东路社区开展了“联建共治添新绿,社区焕颜党旗红”植树活动。通过党建引领,与5家共建单位共同美化居民家园,号召居民们积极践行绿色清明理念。
在植树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结合党建与环保教育,讲述了革命先辈绿化荒山的故事,引导参与者以绿意缅怀革命先辈,用新树承载未来希望。现场还设有爱心居民认养一株树苗的活动,居民们认真填写树苗认养卡信息并亲手挂在自己种植的树苗上。最后,社区与联建共建单位共同为爱心居民颁发了“绿色认养证书”,以资鼓励。
昆北街道海威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清明寻味,青团寒燕共赴春日之约”清明节主题活动。孩子们在社区志愿者的指导下,通过揉制、塑形、剪嘴、压制、点彩等多道工序,学习制作清明时节的特色面塑“寒燕”,感受传统民俗文化。
包头博物馆推出“清明寄思·春满包博”主题系列活动
寓教于乐
4月4日上午,包头博物馆互动区内欢声不断。十余组家庭正专注地在素白纸鸢上描绘图案,有的勾勒出江南烟雨,有的彩绘卡通笑脸,大家把对亲人的思念和天马行空的想象亲手绘制在纸鸢上。“我在公众号上看到活动预告,就带着孩子来参与一下,绘制纸鸢既能寄托哀思,也让孩子理解清明传统。”市民郎永玲边指导儿子创作边表示,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传统文化真正"活"在孩子们手中。
据包头博物馆社会教育部讲解员孙桐宇介绍,系列活动还特别设置了"文物大比拼""近代史专题讲解"等环节。在互动体验区,参与者不仅可亲手捏制象征春归的寒燕面塑,还能通过射柳游戏了解古代"百步穿杨"的军事传统。孙桐宇表示,通过沉浸式体验活动,市民既能感受踏青游春的节日氛围,也能在互动中深化对清明文化内涵的理解。
【延伸阅读】带走垃圾 留下文明
清明前,包头市城市管理局也发出了春游踏青垃圾分类的倡议,建议百姓在踏上踏青之旅前,带上几个垃圾袋,将不同垃圾分开装,后续扔垃圾时就会超方便。比如,把食品包装袋、纸巾放在一个袋子里,饮料瓶放在一个袋子里,吃完的瓜果皮核放在另一个袋子里。这样一来,在游玩过程中就能便捷地进行垃圾归类,有效避免各类垃圾混装,减轻后续处理的负担。
在景区、公园,要看到垃圾桶后再扔垃圾。如果不确定垃圾类别,可以看看垃圾桶上的标识,或者询问工作人员。即使垃圾桶满了,也千万不要乱扔垃圾,一定要保持环境整洁。并主动向同行的家人、朋友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大家一起行动。野餐结束后,和家人一起进行垃圾分类,共同养成分类的好习惯。
在黄河岸边,记者看到很多市民以家庭为单位,一边领略黄河壮美的风景,一边感受近年来城市的发展。最让人欣慰的是,很多人带着零食、午餐等,共享完美食后,他们的周围都是干干净净。从昆区前来的孙女士告诉记者,他们专程带了分类垃圾袋,不仅收拾了自己产生的垃圾,还顺手捡拾了周边的垃圾。
在我市的很多公园里,盛开的桃花也让市民纷纷去打卡,在八一公园记者看到,游客虽然众多,但是这里的环境却是干干净净。人们用自己的文明行为为春日的环境增添了一抹风采。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赵永峰,郭健,杜森,梁彦强,邓雅鑫;编辑:尤允庆;校对∶杜利国;一读:刘勇如;一审:郝晨莺;二审:刘璟;三审:梁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