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北疆文化 打造文化高地|纪红建:汲取草原文化背后的创作元素
2024-06-25

6月的包头,碧空如洗、惠风和畅。近日,鲁迅文学院包头教学实践点开班暨2024“鹿鸣文学季”活动在我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名家齐聚包头,以文学聚焦这座城市,收获文字的力量与感动。

作家们通过近距离交流、学习和采风,感受包头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活跃创作灵感。著名作家,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宣部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特别奖等得主纪红建与记者分享了他在此次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说到对包头的印象,纪红建表示:“包头有着辽阔的草原,这是我一直向往的。这次我怀着敬仰之心来到这里,希望能汲取草原文化背后的创作元素。”“我们通过走进包钢厂区、一机集团等地采风,切身感受到了草原钢城的历史文化底蕴,大量奋斗者的故事及他们身上的精神。正是在这片热土上,催生出一代代优秀的文学工作者,延伸出来一批又一批优质的文艺作品。”

“在东达山艺术小镇,村庄美丽整洁、村民勤劳淳朴,精致的文创产品,特别是东达山艺术区,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这里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我认为这是一个恬静但不失活力的现代乡村。”纪红建说:“我是一个文学作家,一直遵循的就是行走、思考、记录。能身临其境感受一个现代乡村的活力与发展,用心灵触摸这里的故事,对于我们创作出紧跟时代发展、反映人民心声的好作品非常有帮助。”

纪红建对此次活动感触深刻,也对《鹿鸣》杂志提出期望。他与记者分享:“此次交流对话活动,让我们文学工作者对包头的草原生态、工业建设、乡村振兴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外,大家通过交流,进一步发散了创作思维,激发创作灵感,这为创作出反映‘包头元素’的好作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同时也对培养更多优秀的文学人才具有积极作用。”

“《鹿鸣》杂志创刊65年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如同春雨般滋润着大家的心灵。希望《鹿鸣》杂志的工作者继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既有时代精神,又有思想深度和生活温度的精品力作。”纪红建对《鹿鸣》杂志寄予厚望。

(记者:曹瑾;编辑:吴存德;校对:王振伟;审核:王雪仙)

责任编辑: 吴存德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