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赋能!擦亮城市“金”名片
2025-03-16


0320250316C


九曲黄河,蜿蜒东流,以其雄浑的气魄和悠久的历史,滋养着华夏大地,孕育着璀璨文明。当它流经内蒙古包头,便在这里绘就了一幅独特的新画卷。这座位于黄河“几字弯”顶端的城市,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近年来,包头依托黄河资源,深度挖掘黄河文化,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黄河旅游经济,开启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微信图片_20250316083541

乘客坐着坦克游黄河。

图片
包头 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与文化宝藏
图片

包头,依黄河而生,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坐拥极为丰富的黄河旅游资源。黄河包头段总长220公里,自西向东流经九原区、稀土高新区、东河区和土默特右旗。在这里,黄河展现出它温柔而壮阔的一面,既有波涛汹涌的壮观景象,也有静谧流淌的温柔时刻。

从空中俯瞰,黄河沿岸既有平坦广袤的平原,滋养出丰饶的农田,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田园风光;也有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为众多珍稀鸟类提供了栖息之所,形成了难得的生态奇观。

微信图片_20250316083536

凌汛是地处较高纬度地区河流的特有水文现象。黄河在宁夏至内蒙古河段为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因此黄河凌汛在包头常有发生,受气温、水温、流量与河道形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形成。

黄河谣文化旅游园深入挖掘并展示黄河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精髓,黄河湿地国家文化公园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为游客提供了解黄河湿地演变历程、包头区域历史文化以及湿地保护等多个主题的机会。这些文化景点依托黄河资源打造,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促进了包头黄河旅游经济的发展。

图片
玩在包头 四季皆景的旅游胜地
图片

春天,黄河冰层初融,万物复苏。夏天,黄河波涛奔涌,气势磅礴。秋天,黄河波平浪缓,灵动壮美。冬天,黄河银装素裹,冰封壮丽……

黄河包头段沿线,一年四季都有独特的美景和丰富的游玩体验,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当冬日的严寒逐渐褪去,春天的脚步悄然来临,黄河冰层开始松动、破裂,巨大的冰块相互碰撞、堆叠,形成壮美而震撼的开河景象。寒冬时节,随着气温骤降,黄河又缓缓封冻,再现流凌奇观。包头地处北纬40度,每年11月下旬出现封河流凌现象,次年3月中旬出现开河流凌现象。这“一开一封”的自然奇观,是包头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包头充分利用这一独特的自然现象,打造了黄河观凌周文旅活动,目前已成为推动本市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微信图片_20250316083247

观凌周活动期间,文艺演出、民俗展示、美食品鉴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轮番上演,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摄影爱好者们在黄河沿岸用镜头捕捉黄河流凌的壮美瞬间;市民游客漫步黄河岸边,逛热闹开河庙会,探传统非遗小店,寻黄河最美打卡点,赏精彩民俗表演,全方位领略黄河魅力。

微信图片_20250316083335

据文旅部门统计,首届“赏黄河奇观·看包头流凌”黄河开河观凌周文化旅游活动吸引游客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逾1100万元。2024年11月30日,“赏黄河奇观·看包头流凌”包头黄河观凌周活动再次举办。活动首日,便吸引了包头及周边地区6万余名游客,各类美食、文创产品等销售总额近360万元。这些活动不仅让自然现象成为文旅景观,更有力地带动了全市文旅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包头黄河旅游的知名度。

除了黄河观凌周活动,包头还拥有众多依托黄河而建的景点,为推动黄河旅游经济增长再助力。

微信图片_20250316083438微信图片_20250316083447

例如“天下黄河第一村”、黄河湿地国家文化公园、黄河谣文化旅游园、黄河文化民俗展览馆等,为游客提供了集自然美景、文化体验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黄河湿地国家文化公园坐落于包头南部、黄河北岸的小白河湿地怀抱中,设有文化广场、黄河博物馆、观景塔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既可以了解黄河湿地演变历程、包头区域历史文化,又能登高俯瞰黄河的壮丽景象。

黄河谣文化旅游园深入挖掘并展示黄河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精髓,让游客在游览中领略到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

南海湿地和小白河湿地公园湖泊湿地广布,珍稀鸟类栖息,是游客亲近自然、感受生态之美的绝佳去处。

微信图片_20250316083452微信图片_20250316083504

黄河文化民俗展览馆,展陈的老物件琳琅满目,向人们讲述着画匠营子村的变迁与发展。

……

据市文旅集团提供的数据,“天下黄河第一村”正式运营以来,已形成集特色小吃、非遗民俗体验、精品民宿、休闲餐饮、农产品展销等11类业态,共入驻 89家店铺。蛇年春节期间,“天下黄河第一村”各类活动精彩纷呈,不仅让市民游客沉浸在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中,更集聚了人气与商气。包头袁家村文旅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宁介绍,蛇年春节正月初一到初七,“天下黄河第一村”景区客流量约25万人,消费额达450万元左右。

图片
吃在包头 沿黄风味美食大集结
图片

在流经包头时,黄河不仅留下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也给这片土地馈赠了丰富的美食资源。来到包头,黄河鱼是不容错过的美味。

万水泉镇位于九原区,黄河穿境而过,全长约14.7公里。这里有着70余年的渔业养殖史,渔民们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将黄河鱼烹饪成各种特色佳肴。如今,许多渔民经营起特色鱼馆,兴起了独具特色的餐饮文化,“水好”“鱼好”的好口碑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品尝。黄河鱼以其鲜美的口感和独特的营养价值,成为包头黄河旅游的一大亮点。

微信图片_20250316083518

除了黄河鱼,“天下黄河第一村”的美食同样令人垂涎欲滴。这里汇聚了沿黄九省区的特色美食,各地风味相互交融,不仅满足了市民游客的味蕾需求,还传播了各地的饮食文化。同时,在景区内,游客们还可以品尝到各种地道的包头小吃。如油糕圐圙,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制作工艺,成为游客们必尝的美食之一。

“这油糕圐圙,做法可不简单。这份手艺是家里老一辈传下来的,我能带着它在‘天下黄河第一村’这里扎下根来,真是太好了。能让更多人尝尝这份美食,感受我们包头本地美食的味道。”油炸糕·油糕圐圙总经理王玉枝说。

60岁的王玉枝是黄河边的画匠营子村村民,2024年年底,在家里人的鼓励之下,她来到“天下黄河第一村”开店。“油糕圐圙很受欢迎,有不少回头客。过年我回家休息了一段时间,经常能接到顾客打电话来问我什么时候回来,说等着来买呢。”王玉枝笑着说。

微信图片_20250316083456微信图片_20250316083513

“我来到包头后就被这里优质的黄河鱼吸引住了。这些年,包头大力推动黄河旅游发展,势头很猛,潜力无限。所以今年我决定来这里。”黄河大集肥肠鱼火锅总经理李迎春说。

“今年计划再上一个羊肉泡馍,为包头人带来更多地道的陕西美食。”陕西油泼辣子袁家村总经理王金环表示,从去年12月开店至今,店铺收益节节攀升。

图片
购在包头 将黄河记忆带回家
图片

对于很多游客来说,旅行不仅仅是看风景、品美食,更是一种寻找独特纪念品、带走美好回忆的过程。在包头黄河旅游沿线,游客们选购琳琅满目的特产和文创产品,将黄河的记忆带回家。

南海湿地公园的奶制品、牛肉干等特色食品,深受游客喜爱,常被作为伴手礼带回家中。固阳县的黄芪,品质优良,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深受养生人士的青睐。

除了特产之外,包头黄河的文创产品也备受游客喜爱。这些文创产品以黄河文化为主题,将黄河的壮丽景色和包头的地域特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如印有黄河风光的精美明信片、精美的冰箱贴等文创产品,都成为了游客们必买的纪念品之一。这些文创产品不仅具有纪念意义,还传播了黄河文化和包头的地域特色。

微信图片_20250316083523微信图片_20250316083532

在“天下黄河第一村”景区内,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和农产品也深受欢迎。包头剪纸、刺绣等手工艺品展现民间手艺人的精湛技艺和独特创意。小米、荞麦等当地特色农产品,让游客品尝到地道的包头味道。此外,陕西的油泼辣子也成为市民游客必带的美食纪念品……这些特产和文创产品,成为带得走的黄河记忆,进一步推动了包头黄河旅游经济的发展。

如今,包头的黄河旅游已呈现出多点开花、蓬勃发展的良好趋势。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到黄河谣文化旅游园,从黄河大集到“天下黄河第一村”,每一处景点的建设与开发,都为本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黄河观凌周作为包头市的特色旅游品牌,知名度逐年提升。通过这一活动,包头成功地将自己打造成为黄河旅游“吃喝玩乐”于一体的重要目的地。这不仅为包头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影响力,成为这座城市一张亮丽的“金”名片。

锐评

黄河文化激活经济发展新动力

近年来,我市依托黄河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文旅融合发展领域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与蓬勃的活力。

“天下黄河第一村”、黄河谣等文旅项目蓬勃发展,黄河鱼、油炸糕等沿黄美食香气扑鼻,牛肉干、奶制品等特色产品应有尽有,明信片、冰箱贴等专属文创备受青睐……包头将黄河文化融入旅游、美食、购物等多个领域,打造“吃喝住娱”一体的旅游模式。策划举办黄河观凌周系列活动,让自然奇观成为文旅景观,首届便吸引游客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逾1100万元。

黄河文化为包头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而包头经济的活力又让黄河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这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发展模式,既为包头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力,更为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力量。包头,正依托黄河这一宝贵资源,饱蘸浓墨,奋力书写经济发展的新篇章,让黄河文化在包头绽放出更加繁盛的花朵。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岳宇乐;图/记者:常静,周忠义祝家乐;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一审:王国秀;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扫码下载图改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