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包头开启政务服务“大数据”时代!
2025-03-27







图片《包头日报》2025年3月26日 05版

深读 | 数据共享

赋能政务服务破壁增效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政务服务如何借助技术手段实现“破壁”与“增效”,已成为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命题。近年来,我市以“大数据+政务服务”为抓手,联合多个部门积极打破数据孤岛,有力推动政务数据跨部门共享共用,在提升办事效率、优化营商环境、保障民生福祉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记者深入走访相关部门、企业和市民,深入探寻这场政务服务革新背后的逻辑。

图片

智慧住建平台

数据共享

























群众办事更高效

“过去办房产过户,得跑不动产登记中心、供电局两个地方,材料反复交,折腾好几天。现在一次就能搞定!”市民邬芳芳告诉记者,她在办理不动产过户时,只需提供用电户号,系统自动将信息推送至供电公司,在不动产登记过户生效后就能一次性完成用电过户。这一积极变化,得益于包头市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与不动产登记中心、供电局联合打造的“不动产+供电”联办服务。

图片

工作人员帮助市民办理业务

市政数局大数据中心数据资源科负责人刘芳介绍,过去部门间存在数据壁垒,群众需要重复提交材料。如今,通过大数据平台实时共享数据,业务流程从串联变为并联,“群众提交一次信息,系统自动分发至相关部门,实现‘一窗受理、并联审批’。”

截至目前,市政数局大数据平台已累计汇聚8个旗县区(不含达茂旗)、稀土高新区和35个部门政务数据,涵盖358类、总量达4.45亿条,涉及人口、法人、信用体系、宏观经济和空间地理等领域,经融合治理形成人口基本登记信息、法人基本登记信息等39项数据应用,累计向1个地区、22个部门和3家企业共享政务数据2.2亿条次,实时共享量接近数据总量的50%。

数据跑腿

























民生保障更精准

民生领域的服务精准化,是数据共享的又一重要应用场景。

刘芳介绍,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大数据中心与民政、公安、卫健等部门建立了“月初归集、校核比对、按时共享”机制,每月自动更新人口数据。“2024年,我们调用8.6万条残疾人数据,精准发放‘两项补贴’,误差率降至0.1%以下。”

类似的技术赋能也体现在社保基金监管工作中。记者了解到,市人社局通过大数据平台调取了1.4万条人口死亡数据,及时停发了9079人的养老待遇,有效避免了基金冒领风险。“数据共享让监管从‘人工抽查’转变为‘智能筛查’,效率与准确性大幅提升。”刘芳表示。

“我本来是到大厅给职工缴纳医疗保险和办理社保业务,发现大厅里进驻了通讯业务窗口,正好企业有新装宽带的业务需求,直接一站式办理,既节省了时间,也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内蒙古景晟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梁富明在体验了高效便捷的办事流程后,不禁赞叹:“真是太方便了!”

图片

市民在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办理通信业务

3月13日,政务服务领域迎来新突破,移动、联通、电信通信公司正式进驻青山区政务服务中心开展业务受理工作,以创新模式推动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政信合作成效初显。

记者了解到,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公司将涉及个人、家庭、政企三大领域的11大类30项全口径通信业务正式纳入青山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不论是个人或是企业在开办、经营过程中涉及的通信需求都能实现“一窗办理”。通信运营服务体系与政务服务的相互融合,打破了传统政务服务的边界,为政务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

数据搭桥

























营商环境更优化

对于企业而言,数据共享带来的便利体现得更为直观。

在青山区政务服务大厅,内蒙古利兴科技有限公司的出纳赵女士体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便捷服务。仅仅十几分钟,她就成功办理了公司在武汉市汉阳区的企业经营范围变更业务。这样的出省跨域通办服务,得益于数据搭桥带来的便利。

作为全市首家实现外省跨域通办的旗县区级政务服务单位,青山区政数局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打破地域限制,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2024年底,青山区政数局在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赤峰市元宝山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等地签署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协议的基础上,又与湖北省武汉市的汉阳区和江岸区签署了跨域通办的合作协议。这一协议的签署,标志着青山区政数局在旗县区一级突破了省域限制,与外省相关地区共同建立了跨省通办的合作模式。

目前,青山区政数局已经实现了57项跨域通办事项,涵盖了企业注册、税务登记、社保缴纳等多个领域。这些事项的跨域通办,不仅极大地节省了企业的办事时间和成本,还有效提升了政务服务的效率和满意度。

“数据共享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服务理念的转变。”刘芳说。从“信息孤岛”到“一网通办”,部门间协同办公效率的提升,正是数据共享的深层价值所在。

图片

DeepSeek应用于政务服务

在协同办公领域,大数据中心主动协助市司法局、市交通运输局打通各自业务平台接口,实现“行政处罚案件数据一点录入,多平台共享”。市司法局累计调用市交通运输局行政处罚案件数据1.1万次、53.9万条;协助市市场监管局打通与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业务平台接口,企业在办理营业执照时可快速核验企业经营场所房产信息,无需在两部门间重复提交房产证明等资料,简化了变更手续,节省了企业时间与人力成本,让企业能更快地开展经营活动。

“下一步,我们将在政务协同、改善民生、优化营商环境等多方面持续发力,加大数据汇聚共享力度,提升数据质量与广度,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延伸政务服务触角,把‘以百姓之心为心,以群众之事为事’贯穿于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为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刘芳表示。

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从“重复提交”到“一网通办”,包头的实践有力印证了“数据即服务”的理念。这场以技术为驱动、以群众需求为核心的改革,不仅提升了行政效率,更重塑了政府与公众的互动模式。未来,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政务服务或将迎来更深刻的变革,而打破壁垒、拥抱共享,依然是这场变革的核心密码。



锐 评

以数据之力

重构政务服务新生态


数字技术的浪潮正重塑着城市治理的底层逻辑。包头市以“大数据+政务服务”为支点,有力撬动跨部门数据共享的“破壁”革命,用数据跑路替代群众跑腿,生动诠释了政务服务从物理整合到化学反应的质变跃迁。

数据共享的深层价值,在于重构政务服务生态体系。当公积金、不动产、民政等十余个部门的数据壁垒被打破,原本需要辗转多个窗口办理的公积金贷款业务,如今能压缩至“掌上办结”;当电子证照库覆盖多项政务服务事项,“扫码亮证”成为政务服务大厅的新常态。这种变革不仅是效率提升,更是通过数据要素的重新配置,突破传统分工界限,形成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服务闭环。

在这场悄然推进的革命中,“技术赋能”与“制度重构”形成了双重驱动。我市建立的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既包含数据目录动态管理、接口规范等技术规范,更涉及权责划分、流程再造等制度创新。当数据资源从部门专属资产转变为公共基础设施,政务服务便从“多窗受理”走向“无感智办”,数字化转型的终极目标,是让城市治理回归人本价值。当数据流动打破部门藩篱,政务服务的温度与精度便能实现双重提升。这种以数据之力重构的政务服务新生态,正在书写着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篇章。




编辑: 包头科协 责任编辑: 包头科协 审校:胡富国 焦晓芬 复审:杨欣 终审:郝昀 来源:包头日报 转载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cV_xLryyzV6XsCGleUTHOg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