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北疆大地
2025-03-12

包头这座充满活力与温情的城市,在民族团结进步的道路上始终不断前行。通过社区互嵌发展、旅游促进交流交融以及青少年教育等多方面的努力,各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和谐共生、共同发展。

“包头剪纸”精品展在福建省泉州市进行巡展。(图片由包头市民族事务委员会提供)

春意盎然万象新,提振昂扬精气神。在祖国北疆,“塞外明珠”包头正以独特的魅力和坚实的步伐,奏响民族团结的和谐乐章。从促进各民族互嵌发展的坚实举措,到旅游助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创新探索,再到为各族青少年搭建多元成长平台的用心实践,民族团结的理念已深深根植于每个人心中。

互嵌社区 共居共融共享的温暖家园 

为了让各民族互嵌发展更有实感,我市精心谋划、积极行动,制定印发了《包头市2024年互嵌式发展计划重点任务清单》。选择12个人口密集的社区、村嘎查作为自治区各族互嵌式发展计划试点,肩负起先行先试的重任。

走进固阳县金山镇科教社区,“四联融合+四心家园”的特色模式让人眼前一亮。在这里,党建引领贯穿始终,社区通过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办、服务联抓,将不同民族的居民紧密联系在一起,打造出放心、安心、舒心、开心的生活家园。社区居民李大爷笑着说:“以前邻里之间交流少,现在社区经常组织各种活动,大家聚在一起制作美食、表演节目,我还跟蒙古族邻居学会了做奶茶,各族居民亲如一家。”

“我们会根据居民需求,开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之前举办的民族服饰时装走秀活动特别受欢迎,大家穿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现场氛围可热闹了。”九原区白音席勒街道鸿翔社区工作人员小张介绍,鸿翔社区以“五心”服务理念为指引,不断优化社区服务,促进各民族居民交流。

达茂旗北疆联合党委则整合各方力量,探索出党建统筹引领、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互嵌式社区治理新路径。蒙古族居民巴特尔感慨道:“现在社区环境改善了,还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大家一起为社区发展出谋划策,各民族齐心协力,日子越过越好。”

包头通过“思想宣传、居住空间、教育教学、工作就业、文化交流”的“五嵌入”模式,以点带面,全面推广互嵌式发展。

此外,我市还积极活跃文娱生活,营造氛围、搭建平台,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通过举办鹿城民间文艺展演、南海景区龙舟赛,打造“相约北方音乐之城”新年音乐会、“悦动黄河”交响音乐会等活动IP,创作歌剧《双翼神马》、漫瀚剧《都贵玛》、话剧《为正义辩护》、民族音乐会《黄河从草原走过》等艺术精品,以文化浸润引导各族群众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认同感。

旅游纽带 领略多彩文化传递深情厚谊

在赛汗塔拉城中草原,游客们骑着骏马,感受着草原的广袤与宁静。来自上海的游客李先生兴奋地说:“我一直对蒙古族文化充满好奇,这次参加包头的二十四节气主题游,不仅欣赏到了草原四季的美景,还体验了蒙古族的传统祭祀仪式,品尝了正宗的手把肉,深入了解了蒙古族的历史和文化,这种旅游经历太难忘了。”

包头充分利用特色景区资源,推出多条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旅游精品线路,借助景点流量让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实起来、活起来、火起来,也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受到民族团结的熏陶。

聚焦“文旅+非遗”融创共建,我市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旅紧密融合,打造自治区级非遗旅游体验基地2处、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5家、创建自治区级非遗特色村镇2家、非遗特色街区4家,让各族群众在旅游中沉浸式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民族团结旅游体验活动,搭建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纽带,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剪纸艺术,这对非遗传承意义重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包头剪纸传承人刘晓迪说。

此外,包头以“我们的节日”为契机,举办了“街头演唱会”“博物馆之夜”等1500余场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不同民族的歌手齐聚舞台,演唱民族经典歌曲,台下观众跟着节奏一起哼唱,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市民赵女士感慨道:“这些活动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不同民族的文化魅力,大家一起参与,关系也更加亲近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

青少年桥梁 培育民族团结的未来之星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为了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我市搭建了多个互联互通的平台。依托文明实践中心、文化馆、博物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开展答题竞赛、宣讲比赛、主题征文、书法绘画、短视频创意大赛等文化活动,提升我市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意识。

“通过参观草原英雄小姐妹事迹展览馆,让我近距离看到、听到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感人故事,也让我对蒙古族的文化和习俗有了深入的了解。”一位参加陕蒙青少年暑期实践同心营活动的学生说。

此外,通过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也为我市各族青少年打造了交流互融的阵地。“携手魅力冰城 穿越林海雪原”主题冬令营,让石拐区苏蒙实验学校的1000余名学生有机会到北京、西安等地开展研学交流。学生小张兴奋地说:“这次研学让我看到了不同地方的文化,也认识了很多其他民族的小伙伴,我们一起交流学习,收获很大。”

据了解,2024年,包头博物馆、五当召、南海湿地景区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举办承接各类主题研学活动1500余次,接待中小学生3.1万人(次)。在博物馆的研学活动中,讲解员会为学生们讲述各民族在包头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刻内涵。

通过搭建文化宣传平台,立足“民族团结故事我来讲”“大手拉小手・同心话团结”等各类主题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也将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种在孩子们心中。

启航新征程,扬帆再出发。包头这座充满活力与温情的城市,在民族团结进步的道路上始终不断前行。通过社区互嵌发展、旅游促进交流交融以及青少年教育等多方面的努力,各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和谐共生、共同发展。未来,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北疆大地上,包头将以民族团结为笔,绘就更加绚丽多彩的发展画卷。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苗雨蔚 ;编辑:秦新宇;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一审:王国秀;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责任编辑: 秦新宇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