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新国标”来了!平台不能再“说了算”
2025-09-29


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外卖骑手,成为城市中一道熟悉的风景线。

9月24日,市场监管总局组织起草的《外卖平台服务管理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正式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聚焦当前外卖平台服务管理中的突出矛盾和关键短板,“新国标”旨在帮助外卖平台规范服务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减轻商户及外卖员负担,引导平台企业公开有序竞争。从外卖食品安全到配送员人身安全,“新国标”构建起全方位的送餐安全保障体系。

自2008年第一笔线上外卖诞生以来,美团、饿了么等平台相继上线,历经多年发展,外卖从一日三餐延伸至全时段、跨品类的消费场景。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网上外卖用户5.45亿人,市场规模约1.2万亿元,平均每天花在外卖上的消费近33亿元。

万亿市场规模、千万骑手以及数以亿计的用户群体,使得外卖行业的规范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平台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部分中小商户却面临着“看不懂、算不清、付不起”的收费难题。一些平台通过复杂的算法和隐藏规则,收取技术服务费、配送费、推广费,导致商户难以计算成本,甚至出现“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现象。此次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收费项目,强制平台公示收费规则,禁止平台强制商户分摊促销成本,这无疑是对这些问题的有力回应。

针对“幽灵外卖”、商户“爆单”等乱象,征求意见稿从商户入驻、信息审核等方面提出系统要求。例如,“一镜到底”的定位视频成了商户入驻平台的必备条件,动态审核机制每个月还会对5%的商家进行检查。这种监管手段直接指向了“幽灵外卖”的要害,通过证照核验、场景视频、位置定位三重验证,从源头上阻止那些没有证件的商户“伪装”上线。同时,“爆单预警”和消费提示机制不仅能让消费者清楚自己吃的东西从哪儿来,也能避免商户因订单过多而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这种“技术+制度”的治理创新,旨在保障我们“舌尖上的安全”,体现了监管既包容又严格的原则。

外卖配送员的权益保障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征求意见稿提出“连续接单4小时疲劳提示”和“单日接单量上限”条款,像是给算法戴上了“紧箍咒”,做到合理调控配送员的劳动量。此外,平台不能用冲单奖来压榨骑手,要合理设置配送路线,核算电动自行车的限速,这些措施在制度上保障了骑手的尊严,让他们能更安心地工作。

此次“新国标”的出台,标志着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建制”。通过建立统一标准,打破平台“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局面,压实主体责任,构建起“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共治体制。“新国标”不仅为外卖行业划清底线、统一规则,更探索着数字经济时代公平、有序、可持续的治理路径,推动行业从流量竞争迈向服务与生态并重的发展新阶段。

(来源:草原云 北方新报)

(编辑:草脑日;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catch_67ef19a391a0b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