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口岸花苑的绿化、居住环境越来越好了,晚饭后喜欢带着孩子到楼下小区广场玩,但小广场休息椅比较少,希望能多增加几张休息椅。”“小区快递投放点太远,能不能就近设立投放点?”……6月14日上午,在万青路街道口岸花苑,物业公司设立的接待点处围满咨询和反映问题的业主,物业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对业主们反映的问题一一记录。这一天,春光社区、草原社区等小区的物业公司也在同步接待反映问题的业主,与业主互动沟通。
为锚定“物业精细化服务提升年”工作目标,切实提升群众对物业的认可度,及时解决居民们在物业服务中的所需所求,万青路街道按照“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协商共治”工作思路,将每月14日设为各社区物业领域“固定议事日”暨“项目经理接待日”,“面对面”说事、议事、决事,感知社区居民的烦心事,定期分析问题原因,及时介入、跟进处理,形成了“民有所呼、我必有应、应必有果”的工作格局。
有事直“说”
“说事”现场,大家聚集在一起各抒己见,反映自己的“急难愁盼”。物业经理认真听取居民诉求,对业主反馈的问题做好记录,能现场解决的,及时予以解决;现场无法解决的,做好登记并承诺解决时限,安排专人跟进。“接待日”活动开展以来,已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25条,累计化解矛盾纠纷80余起,切实帮居民群众解决了“心头难事”。
“我刚在业主群里发了有人往楼下扔了废旧沙发占据停车位的信息,没想到几分钟后就被物业清理了,效率真快!”青云三段的刘大爷夸赞道。有事敞开“说”,把事“亮”出来,“项目经理接待日”活动搭建了物业与业主之间的沟通桥梁,让服务更加透明、高效。
小事速“办”
对于整理好的居民反映的相关问题,物业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与居民了解问题根源,力争用最短时间解决实际困难,推动诉求快办、快结,真正将好事办好。通过建立“说事议事”完整台账,不断完善“接诉即办、现场查看、跟踪处理、回访满意”工作流程,实现从“受理一个诉求”开始,到“解决一类问题”闭环,达到高质量解决群众诉求的目的。
“小区宠物狗随处大小便,希望物业加强小区内宠物管理,劝导居民牵绳遛狗。”瑞春园小区海顺物业收到居民反馈后,迅速通过在小区内设置宠物犬厕和拾便纸箱、对宠物主人上门宣传、保安随时巡逻等措施进行管理,确保居民居住环境干净整洁。
大事共“商”
“之前小区里没有规划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致使部分居民出现随意停放电动车充电的现象,存在很大的消防隐患。自街道和物业共同协商为小区实施了充电桩项目后,现在居民们停车充电既安全又方便,感谢社区和物业真心为民办的实事!”振华二区居民吴女士高兴地说。
群众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街道按照“大事共议、矛盾共解、问题共决、难题共治”的工作原则,持续放大物业领域议事协商机制作用,全面掌握小区内社情民意、热点难点、矛盾源点,进而实现“基层问题 基层解决”。并发动辖区企业,联合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社区民警、志愿者、热心居民等力量共同参与“说事”,明确多元议事主体,将居民的所需所盼、建议对策详细记录,通过打造小区居民自己的“智囊团”,凝聚社区协商治理最大合力。
结事必“访”
“物业服务质量是拉近业主和物业关系最有效的方式。物业工作人员和居民们坐在一起,痛点难点聊一聊,热点民生聊一聊,建言献策聊一聊,坐得近了,心也跟着近了,矛盾自然就迎刃而解了。”中环悦府业主王先生表示。
为提升物业的服务水平,让居民们反映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街道建立了定期“结事回访、评议”机制,特别是针对已解决的12345热线热点问题进行“一对一”回访,通过唠家常、电话聊等方式,对诉求办理结果进行评估。对未达预期效果、满意度较低的,要求重新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再进一步跟踪落实,确保各类问题解决到位。
“开展物业领域‘固定说事日’暨‘物业经理接待日’活动,既提高了小区物业的责任心和服务水平,又整合联动多方资源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提升了社区治理能力。”万青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编辑:霍晓霞;校对:吴存德;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