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包头经济“开门红”之二|招商引资敲开企业“心门”
来源:包融媒   2025-05-07

微信图片_20250507102609


解密2025包头经济“开门红”密码之二


招商引资敲开企业“心门”


这是一份逆势上扬的奋进答卷:2025年一季度包头以20.9%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惊艳亮相。

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意味着一个城市经济活跃,投资环境良好,企业对其经济前景非常看好。

企业为什么这么看好包头,愿意投资包头?包头坚持长期主义,在服务中培育比较优势,以战略定力重塑产业版图、以精准服务重构招商生态,将营商环境转化为生产要素。

01
摸清“企业要什么” 推介“我们有什么”

3月25日,石拐区与垚磊科技签订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展“低空+”应用场景。四川垚磊科技公司作为AI飞行器研发领域的高科技企业,其需求直指产业链关键环节:从飞控系统开发到复合材料加工,从场景落地到规模化生产,企业亟需技术转化载体和应用试验场。

(深读)包头:加速抢滩“低空蓝海”(分离(4154017)-20250325160752

各式无人机引来大家合影。

包头以“企业要什么,我们有什么”的招商逻辑,精准切入,依托老工业基地的制造底蕴,提供从精密加工到复合材料生产的配套能力,以广袤的空域资源和农牧、能源等应用场景,为无人机测试及“低空+”模式创新提供了天然试验田。这种“按需定制”的服务思维,恰是科技型企业在产业化阶段最迫切的需求。

读懂企业、激活资源,方能与时代同频共振。无独有偶,土右旗作为全市农牧业生产主战场,近日迎来蒙绥元食品公司年屠宰900万羽禽类加工项目的正式投产。这一项目不仅标志着土右旗从传统养殖向全产业链迈出关键一步,更揭示了包头以“链式思维”重构农牧业版图的招商智慧。土右旗依托丰厚的粮食产量和禽畜养殖基础,为企业提供稳定的原料供给;建设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线和深加工设备,补齐冷链物流和精深加工短板。这种“缺环衔接、痛点疏通”的配套服务,为企业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扫清了障碍。

02
从“捡到篮里都是菜” 到“提着篮子去选菜”

包头市抢抓招商“黄金档”,聚焦“两新”导向,围绕“3+5+N”重点产业集群,精心谋划布局,组织招商小分队分赴长三角、珠三角、河南、山东等多个地区开展“上门招商”“敲门招商”活动。

成果立竿见影——内蒙古永益众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年产50000吨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及新能源配套项目从签约到破土动工仅用3个月;内蒙古嘉仕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固阳县蓝莓产业园项目成为北方地区唯一实现冬季采暖“0”能耗智慧大棚;日本相模化学金属株式会社年产5000吨电机磁组件项目将在半年内竣工、投产。

数据显示,包头市一季度引进到位资金156亿元、增长34.4%,新升规纳统工业企业88户、限上贸易企业291户。招商引资呈现向重点产业集群、向总部头部腰部企业、向产业锻长板补短板聚焦的趋势,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增多,大企业带动供应链向包转移项目增多,填补产业空白、促进产业耦合项目增多,在650个重大项目中围绕四个产值千亿级产业展开的就有160个、围绕现有龙头企业展开的就有319个,折射出从“捡到篮里都是菜”到“提着篮子去选菜”的思维跃迁。

03
从“引进企业” 到“陪伴成长”

招商小队争分夺秒 ,帮扶小组同样马不停蹄,从项目签约时“专班跟进”的加速度,到投产运营后“政策找人”的精准度,政企关系正从“握手瞬间”转向“携手长跑”。

“陪伴者”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企业的现实困难,更在于构建了一个利于企业成长壮大的“生态圈”。卧龙包头永磁电机产业园从立项、开工到建成投产仅历时9个月,在前期考察阶段,包头市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3天带领卧龙考察团走访了19家相关配套和近期落户企业,让其全面了解包头的营商环境。在项目建设期间,稀土高新区全程提供“店小二”式服务,项目开工、拿地、审批、立项等全程有人帮办代办。邀请卧龙代表参加全市重要会议,让其更深入了解包头各类政策、宏观经济形势、发展规划等,助力企业尽快融入包头企业生态圈。这种“软硬结合”的服务模式,让企业少走弯路、加快成长。

在包头,“包你满意”不仅是营商品牌,更是一套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共生逻辑,这场从“引进企业”到“陪伴成长”的变革,吸引资金、企业纷至沓来,为一季度“开门红”提供了坚实支撑。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晓婷)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黄韵;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图片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