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融深一度|包头稀土 向新而行 向强跃进
来源:包融媒   2025-07-15


北方稀土大厦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发挥好战略资源优势,加强战略资源的保护性开发、高质化利用、规范化管理,加强能源资源的就地深加工,把战略资源产业发展好。”

在“两个稀土基地”建设推进的两年间,包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紧紧锚定“全国最大”和“全球领先”目标,攻坚克难、加压奋进,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持续加强稀土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不断拓展深化推动稀土应用产业,稀土产业聚链集群、积厚成势,形成了从采选、冶炼、功能材料到终端应用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2024年稀土产值1030.5亿元,成为国内首个产值突破千亿元的地区,今年1-5月,全市稀土产业实现产值414.6亿元。



破解原材料保供难题

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高性能钐钴永磁材料开发及示范线


众所周知,包头在稀土原料供应保障上占据绝对优势。

为进一步巩固优势地位,加强稀土资源的保护性开发、高质化利用和规范化管理,2024年10月,北方稀土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投产。作为包钢稀土产业发展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绿色发展水平最高的标志性工程,该项目通过创新开发一流的浸出工艺,引进先进的萃取分离技术,并集成自主研发的领先工艺技术装备,构建了业内顶尖的生产体系。其独家设计的“三废”治理技术,实现了氨碳循环利用、尾气超低排放、废水循环利用及有价元素全回收利用,极大地提升了绿色发展水平。

稀土废料回收利用是稀土资源供给的重要补充。在金蒙稀土“年产3000吨稀土精矿分离线自动化升级改造及新建年产4000吨钕铁硼废料回收生产线”项目建设现场,一幅繁忙有序的建设图景映入眼帘。技术人员正在调试自动化系统,为生产线装上了“智慧大脑”。作为北方稀土打造“一南一北”万吨级稀土资源综合利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建成后对于完善镨钕金属与废料联动资源循环模式、填补自治区稀土废料加工产业空白具有重要意义,将进一步提升稀土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为“两个稀土基地”建设提供坚实的原料保障。


“双轮驱动”争第一


华星稀土自动磁材生产线上,智能机械臂以0.02毫米的定位精度抓取磁坯;

安泰北方数字化车间内,搭载5G物联网的AGV物流车沿着数字孪生系统预设的路线穿梭,电子看板上跳动的生产数据实时传导至“产业大脑”;

金力永磁等核心技术“黑灯工厂”24小时运转,每批磁钢拥有专属数字身份证,可追溯产品生产全过程数据;

……

包头紧紧锚定建设“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目标,以科技赋能,构建“绿色+智造”双轮驱动的现代化生产体系,持续扩大产能、提升新材料产量。目前,稀土新材料产能达到近30万吨,稀土永磁、储氢、抛光、催化助剂四类稀土新材料各项产能均位居全国第一。

以磁材为重点,建设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基础愈加夯实。7月9日,金力永磁(包头)科技有限公司三期年产2万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绿色制造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以企业所掌握的晶界渗透、配方体系、晶粒细化、一次成型、生产工艺自动化、耐高温耐高腐蚀性新型涂层等六大核心技术为依托,建成后,金力永磁包头基地将具备年产4万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产能,成为全球最大的高性能钕铁硼生产基地,进一步巩固包头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的重要地位。


创新驱动“一盘棋”

包头稀土研究院公共检测实验室 记者 祝家乐 摄


创新驱动是推动稀土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比亚迪最新电动车生产线,搭载“刀片电池”的永磁同步电机以20000转/分钟高速运转。其核心是第三代钕铁硼磁体。这些磁体使电机效率突破97.5%,整车续航提升15%;

在内蒙古国创稀品科技有限公司“稀土光功能材料联合实验室”中,有害蓝光在稀土灯管植物补光灯的转化下,变为了可自由组合的护眼绿光或促生红光,满足不同植物及生长阶段的光照需求,有效激发植物根系活力,提升花果品质;

包头安德稀耐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稀土锁热控能涂料”“稀土热障辐射涂料”,解决了传统耐火材料隔热性能差的痛点,高炉使用稀土涂层后节能率达14%,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动了工业企业制造过程的绿色化;

……

一个个广受市场欢迎认可的“稀土+”产品的背后,既是研发团队不断探索、验证、攻克、优化,最终突破技术瓶颈的心血凝聚,更是集聚创新资源、搭建创新平台、优化创新生态的必然结果。

聚焦“两个稀土基地”建设,包头全力汇集资源聚力攻关,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目前,全市已建成13个国家级稀土创新平台,建立了稀土创新协同机制,明确了“一国重两院中心”等重点创新平台在稀土领域的功能定位,统筹配置创新资源,构建起稀土创新“一盘棋”格局。

在关键技术研发方面,包头深入企业摸排技术难题,发布《2024年稀土产业研发选题指南》,围绕资源综合利用、功能材料、永磁电机等领域,实施了64个重点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在技术成果方面,国内首个自主成套“分半式船用永磁轴带发电机”通过中国船级社认证,“稀土红外反射中空隔热聚酰胺纤维技术”荣获中国纺织科学技术研究院2024年度“十佳科技成果”。


迈向“世界级产业”

卧龙电驱稀土永磁项目生产线 记者 吴杰 摄


当前,包头正奋力推动稀土产业应用端向扩能级建生态拓展,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加速建设。

永磁电机产业上,以卧龙电驱、汇川技术等头部企业为代表,已有30余个稀土永磁电机项目落地包头。稀土永磁电机产业园全面启动建设,已实现20多家企业入驻;在稀土合金应用领域,攻克了稀土钢、稀土铝合金关键技术,年底实现稀土钢产量135万吨、稀土铝合金产量92万吨,将建成全球领先的稀土合金材料应用基地;磁组件产业方面,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获批自治区唯一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产品广泛应用于3C消费类电子、新能源汽车、工业电机、机器人、航空航天等国家产业,电声类磁性材料、磁组件等产品同行业市场占有率50%以上……从“原料基地”到“材料高地”“产业高地”,包头瞄准制约高精尖产业发展的稀土细分领域,努力培育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批细分领域单项冠军企业、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企业、一批基础保障骨干企业,构建起头雁领航、群雁齐飞,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新生态。

今年前5个月,稀土产业增加值增长12.7%,投资额激增1.6倍——包头稀土正加速从“世界级储量”向“世界级产业”坚实迈进。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王嘉伟)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包融媒下载引导图(横)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