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大草原。记者 姬卉春 摄
生态绘就发展底色 蓝天碧水共筑幸福
今年以来,不少市民在朋友圈发布我市蓝天、白云相互映衬下的绝美照片。这一张张“美图”,是我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坚定决心。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这一理念,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鲜明导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先行先试,绘就了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画卷。
全市上下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修复河湖水系和湿地等水体,加强绿色生态网络建设,完善城市生态系统。从山间的绿意盎然到河边的碧波荡漾,从城市的清新空气到乡村的宁静田园,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这场生态变革中,我市不仅注重自然生态的修复,更注重生态文化的培育。通过在“六五”环境日等重要节点举办活动,策划直播、创意短视频等形式,积极科普环保理念,让生态文明深入人心。引导广大市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践行,共同守护这片蓝天碧水。

走进内蒙古华云新材料有限公司电解一厂,高大的厂房里一排排巨大的电解槽正有序地进行着电解反应。整个厂房干净、整洁、通透、明亮,既看不到飘浮的粉尘,也闻不到刺鼻的烟味。
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科科长王龙告诉记者:“在我市,华云新材料成功获评自治区首家环保绩效A级企业,包头铝业有限公司也成功获评环保绩效B级企业,成为自治区首家A、B级企业。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企业在环保设施上的大量投入和技术创新上的不断突破。”钢铁、焦化企业曾是我市排污“大户”。为此,包头市印发了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分年度实施的通知,要求全市焦化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全市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开展了驻厂帮扶,帮助企业及时解决疑点难点,早日完成改造目标。
同时,市生态环境局还对全市企业下发了提标升级的通知,要求铁合金行业和重点区域内的其他行业从2026年1月1日起全部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这一系列举措,彰显了我市在大气治理上的决心和力度。
全市加速推进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发展,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加大燃煤锅炉整治力度,推进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高质量完成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建设,让市民在寒冷冬季享受温暖的同时,减少燃煤污染。
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我市在深化扬尘污染治理、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整治、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的同时,还强化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深度治理,开展餐饮油烟、恶臭异味、氨等污染防控。有效提升了监管能力,完善监测体系建设,强化大气环境监管执法。
2025年全市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截至目前,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了84.5%,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3.7个百分点。PM2.5的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26微克,空气更加清新,感官更加清澈。

在二道沙河河畔,两岸树木郁郁葱葱、花团锦簇,桥下碧波荡漾。这里曾因尾闾工程排污问题沦为“黑臭河道”,如今却变身市民休闲的“打卡地”。二道沙河作为黄河一级支流,是城市接纳雨洪水的主要河道之一。据了解,2012年为保障主水源地画匠营子水源地安全,消除上游水污染隐患,我市实施了尾闾工程建设。然而,尾闾工程虽然解决了水源地饮水安全问题,但始终未能摆脱其“排污”的功能属性。2022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尾闾工程排水总量和污染物浓度均超出黄河水利委员会批复的排放许可要求,导致二道沙河入黄口断面水质长期处于劣V类。
为了守护一汪清水,我市坚持控源、治污、严管,将黑臭水体治理、污染源治理、水系周边环境治理等统筹谋划,精准治污,变污为清。我市黄河水质从2016年起始终保持地表水Ⅱ类的标准。二道沙河的蜕变,不仅让市民享受到了清新的空气和清澈的水质,更以系统性治理经验入选生态环境部正面典型案例,为黄河流域工业城市绿色转型提供了示范样板。如今,二道沙河已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每天都有大量市民前来散步、健身、观赏风景。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杜森;通讯员:刘鸽)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