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好丰景|统种共富尝甜头
2025-09-28


wechat_2025-09-22_091647_396

金秋时节的达茂旗西河乡,广袤的田野仿佛披上了一袭金色的盛装。一台台收割机在田垄间徐徐前行,轰鸣声奏响丰收的乐章;成熟饱满的葵花盘垂首含笑,玉米穗在阳光下泛着金辉,随风摇曳,如波如浪。然而,比这绚烂秋色更令人振奋的,是这片土地深处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统种共富”模式,就像一颗充满生机的种子,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生根发芽,结出饱含汗水与智慧的硕果。



农民正在收割葵花。

走进西河乡前河村的“统种共富”葵花田,仿佛步入了一片被阳光熔铸的黄金海洋。走近细看,每一个葵花盘都颗粒饱满、排列整齐,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干。田间随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他们手持专业的收割工具,熟练地采收着这些“金色宝藏”。

正在田里忙碌的种植大户冯卫兵捧着一个硕大的葵花盘,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他说:“今年我入股了五十多亩,往年自己种葵花,一亩地忙活一年也就赚五百多元,还得看天吃饭,搞不好就赔钱。现在合作社统一经营,不仅成本低、产量高,还是旱涝保收,这模式既盘活了土地,又解放了劳动力,真是带着我们走上了共富的金光大道!”

前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海军穿梭在田间地头,正组织着今年的集中采收工作。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丰收场景,他向记者介绍道:“三年来,西河乡‘统种共富’规模从2023年的300亩迅速扩大至今年2万亩。从收益来看,村民收入逐年提高。过去旱地出租每亩仅能收入10元、20元,最多50元,自党支部引领推行‘统种共富’模式以来,去年旱地每亩收益已达200元以上。今年预计行情更好,加上雨水适宜,每亩分红有望超过300元。‘统种共富’有效解决了留守老人种地难、外出村民无法种地及农村社会稳定三大问题。我们将继续扎实推进项目,让更多老百姓受益,进一步扩大统筹面积,真正实现共同致富。”

这样的增收故事,如今在西河乡比比皆是。在石兰哈达村的广袤田野上,青贮饲料的丰收大幕正在缓缓拉开。青贮收割机轰鸣着驶过连片翠绿的玉米地,将高大的秸秆吞入、粉碎,再喷涌进紧随其后的运输车内。空气中弥漫着浓郁而清甜的草香,成捆的青贮饲料被迅速转运至发酵窖进行密封储存,成为牲畜过冬的“营养口粮”。

记者了解到,今年该村集中连片种植青贮玉米2000多亩,这些青贮饲料早已通过订单农业模式被企业提前预订一空。这种“种销无忧”的场景,放在几年前是村民们不敢想象的。订单模式不仅让农户免去了销售的后顾之忧,更让更多村民搭上“订单农业”的增收快车,也让西河乡的增收故事越写越精彩。

金秋的西河乡,以丰收的金黄诠释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实践。从葵花田的“金色海洋”到青贮玉米的“绿色丰收”,从“统种共富”的模式创新到“订单农业”的稳健前行,这里的致富故事,不仅源于土地的馈赠,更离不开政策的引领、改革的决心和农民的奋斗,它们共同绘就出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乡村振兴画卷。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孟婧美;图/记者:肖旭婕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包融媒下载引导图(横)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