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事|AI智能教学:从愿景步入现实
来源:黄河云   2025-02-26

老师和学生人手一“机”。同一堂课,学生自主掌握进度;老师实时掌握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准进行个性化查漏补缺。

2月24日,自治区首家AI智能学校包头稀土高新区泰华OK智慧学校开学,正式开启AI智能教学模式。

“AI智能教学到底是怎样实施的?”“冷冰冰的学习机怎么能有效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以后机器会不会完全取代教师?”……当AI从各种疑虑声中真正走入学校,到底是势不可挡的未来还是一时跟风的噱头?记者来到包头稀土高新区泰华OK智慧学校一探究竟。

5(4023505)-20250226175711

智慧课堂

AI入校园 教学模式大颠覆

走进校园,一股科技感扑面而来。教室里,不再是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组合,取而代之的是智慧学习机与智慧黑板的搭配。

这天,初一(2)班的第一堂课是数学课。数学老师郭晓彤在前一天便已将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同底数幂的乘法”编入软件。

上课了,学生们戴上耳机,打开学习机,进入相应程序,开启了知识宝藏的探索之旅。他们依次通过“看素材”“自学检测”“双师再学”“规范书写、强化训练”“变式明思”“易错专练”等模块自主学习。

在郭晓彤的教学机上,全班学生每个模块的完成率、每名学生的学习完成度、检测正确率实时更新,一目了然。

“班上30多名同学,以前我很难全面照顾到每个人的学习情况。现在完成随堂测试后,学习机不仅会立刻生成错题解析,还能推送巩固练习题,就像给每个学生都配备了一位私人专属老师。”郭晓彤说。

“太神奇了!”第一次体验AI课的学生赵佳敏兴奋得眼睛都亮了起来,“有了这个学习机,就像有了一个专属的学习小助手,哪儿不会它就帮我练哪儿。”她一边操作着学习机,一边跟记者分享感受。在她看来,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不仅让她更专注,还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这个课堂上,人工智能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大锅饭”模式,实现了真正的“私人定制”。每名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基础薄弱的同学可以多花时间在基础知识的巩固上,学有余力的同学则可以挑战更有难度的题目,进行拓展提升。

郭晓彤对这种教学方式赞不绝口:“以前教学更多是凭经验,现在有了AI和大数据的支持,教学变得更加科学、精准。我可以根据每名学生的情况,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1(4023506)-20250226175716

用学习机学习

人机共舞 教师角色新挑战

AI技术的应用,让教育变得更加高效、便捷,但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AI是否会取代教师?

面对翻天覆地的变革,身处一线的教师确实感受到了压力,而这种压力并不是人们理解的“被替代”。“AI只是工具,它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对一线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教务处主任柳雪茹,同时也是一线教师,对于这个问题,她有着自己的见解。

在AI智能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工作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化。从前置备课,到课上引导,再到课后辅导,教师不仅要针对每个孩子的情况精准介入,还要适时调配教学方案,做到“一师一案”“一生一案”。“我们需要根据大数据反馈,动态调整教学节奏。”柳雪茹说,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远不是一台机器就能做到的。

事实上,开学这天记者先后走进几个教室,看到的课堂仍然是由教师主控。有的老师通过教师机控制节奏,适时穿插知识点的讲解;有的老师引导学生们小组讨论,锻炼孩子们的思辨能力和合作意识。课后,老师运用AI分层作业功能,给不同水平学生适配了相应的训练。

“老师给我们布置了学习机上的作业,也留了一点儿纸质作业。”当天晚上,初三(5)班学生李沙潞告诉记者。放学回到家后,她把学校的新变化告诉了妈妈党崇灵,还饶有兴致地向妈妈展示了学习机强大的功能。

党崇灵介绍,“她给我演示怎么在课上跟老师学,题在哪里、笔记从哪儿记。我看不太懂,但感觉都是在科任老师设置下的课程体验,科任老师可以通过这些了解学生到底掌握了学习内容没有。”

“我觉得挺好!现在孩子查漏补缺有云数据,薄弱的知识点和易错题可以反复观看视频讲解,还可以举一反三地进行模块训练,学习效率提高了,自律性也提高了!”当问起作为家长的感受,党崇灵赞不绝口。

这种教学模式,老师并没有完全脱离,给足了学生们安全感,让大家既新奇又踏实。学生赵佳磊说:“机器毕竟是机器,没有人的感情,不会考虑我们的心理和身体状况。所以,我觉得在老师的引导下使用学习机,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未来已来 时代洪流难阻挡(小标题)

AI智能教学模式在包头稀土高新区泰华OK智慧学校落地,并非偶然,而是政策引导与学校积极探索的共同结果。

202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正式拉开了全国推进中小学生人工智能教育普及的序幕。这一通知如同强劲的东风,为各地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支持。

包头市稀土高新区管委会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发展机遇,与鑫源崛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深入合作,积极培育智慧教育新优势。

“AI的洪流已势不可挡,与其以后跟在后面追,不如先行一步。”抱着这样的理念,学校领头人贾颖洲带领团队积极“入局”,决心在AI教育领域率先探索。

为确保AI智能教学模式能够顺利实施,学校作了充分准备。在此之前,贾颖洲曾带领教师团队到各地学习、考察,汲取先进的经验和理念。因此当上级部门打算引入AI智能教学模式时,与学校不谋而合。

对于未来,学校有着宏伟的规划。

“2年内,我们要全面打造完成AI人工智能智慧课堂,实现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显著提升。5年内,我们要形成AI人工智能智慧教育办学经验,建成数字化教育全国标杆。”贾颖洲信心十足地说。

AI进校园,究竟是未来蓝图还是短暂热潮?它所带来的变革是显而易见的,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挑战也是不言而喻的。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AI与教育的融合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至于未来究竟会怎样?副校长熊强在开学典礼上掷地有声的讲话,仿佛是在回答这个问题。他说:“‘智慧土壤’在这里,你一定要借助人工智能的春风,让你的命运因此改变。而是否改变的选择按钮,在你手中。真正的成长,就是打破枷锁、创造不可能!”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吴爱霞;编辑:尤允庆;校对∶杜利国;一读:刘勇如;一审:郝晨莺;二审:刘璟;三审:梁学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