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探索强师兴教之路、倾力“筑巢”打破人才引进现实壁垒、结对共建架起城乡教育“沟通桥梁”、教育基建扩容升级缩小资源配置差距、特色办学走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固阳路径……近年来,固阳县锚定教育发展目标,重教兴教,持续加大投入,将“教育”置顶,努力办好家门口的每所学校,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优质公平的教育资源。
置身固阳县的各大校园,除了标准化的食堂、规整的塑胶跑道、拔地而起的新增教学综合楼,还有师生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在团结巷小学的教室里,语文老师白璐正带着学生们晨读,大家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开启了新学期的美好篇章。春寒料峭,难掩蓬勃朝气,白璐看着孩子们精神饱满开心的笑脸,她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
在固阳县实施的教育基建项目中,既有宿舍楼保暖改造、打造寄宿制学校这样的“暖心工程”,也有综合教学楼设备升级这类“强基行动”。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这是固阳县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的根本目标。在新世纪小学少年宫,新建成的艺术综合楼设施齐全,孩子们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出心中的美好世界,一幅幅充满童趣和想象力的作品跃然纸上,德育教育结出了“累累硕果”。
党建领航筑牢教育发展的“定海神针”。近年来,固阳县以“有解思维”破解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谋创新求突破,竭尽所能办好教育事业,累计投入资金近7000万元对中小学校园校舍进行改造,招聘和引进教育人才300多名,先后实施校(园)长聘任、绩效工资改革、礼遇优待教师等多项改革举措,引领和推动固阳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县新增预算安排教师绩效工资改革资金1000万元,奖励性绩效工资充分激发教师积极性,大家表示都愿意到一线去,上好课,当好班主任。
团结巷小学新建体育馆需要拓展用地,固阳县政府现场办公、及时解决用地问题;文化路小学需要新建综合楼,原校园场地无法实施,县政府协调利用拆迁用地5260平方米,满足了新建需求;固阳县人才公寓全面竣工投用,104名来固任教的教师入住人才公寓,更是以广阔的胸怀和优渥的条件吸引青年教育才俊投身到固阳教育怀抱。“踏进房门那一刻,看着敞亮的屋子心生惊喜,设施齐全,仿佛有了家的感觉,在这边工作会更安心!”固阳二中教师马雪岭说。
优质均衡铺就公平教育的“阳关大道”。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固阳教育的升级之路浸润着民生温度。大力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学生群体之间的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时代赋予的“考卷”。真金白银投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背后,不仅是固阳县委、县政府多管齐下“兴教育”的坚决底气,更是为实现教育公平、努力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坚定决心。
春意盎然,一年新始,固阳一中暖黄色的教学楼在阳光下格外显眼,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回荡着琅琅书声。“固阳现在优质教育资源也引进来了,我放心孩子留在这里上学。一学期下来,孩子变化很大。”固阳一中学生家长很庆幸当初自己的选择。办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既留住了生源,更吸引了近三分之一来自本地区之外的学生前来就读。
让所有学生接受更加公平、更加优质的教育,促进学生更高水平地全面发展,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目标。
清晨6点,固阳一中王志强老师准时走到操场与学生一起跑操,这是王老师每天的习惯。当了10多年的高中班主任,他的心愿就是让学生们取得好成绩,能有更高的起点,更好的未来……
固阳县大力组织教师全面开展家访。通过不懈的努力,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较三年前提升22个百分点,达到了95%。“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家门口每一所学校,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我们的梦想,更是我们的责任。”固阳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瑞说。
学前教育全面普及普惠、公办幼儿园入园率进一步提升、全县中考最高分进入全市前十名,固阳一中增值评价位列全市第一,中本科率实现历史之最、获得全市“优秀人才培养学校”、职业教育本科率稳居全市职业类学校第一……固阳举全县之力,以教育为墨,书写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普惠”的进阶答卷。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楷谨、通讯员:葛雪峰 ;编辑:李楷谨;一审:郭燕;二审:张红梅;三审:郑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