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上午10时10分,一场以“因为爱・所以爱& 520 相约包棉1958”为主题的沉浸式实景剧在包棉1958浪漫上演。此次活动由市文旅局、市民政局主办,包头市艺术剧院、青山区文体局、青山区民政局、青山宾馆有限公司承办,实景剧通过“钢铁熔炉”与“棉线纺织”双职工的爱情叙事,将工业记忆与浪漫符号巧妙融合,带领观众重温父辈以劳动淬炼真心的质朴情怀。
活动在《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的旋律中拉开帷幕,剧中包钢工人志刚与棉纺厂女工玉珍的相亲场景充满时代特色:以《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接头暗号,以“生产标兵”与“纺织尖兵”的身份对话,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青年的精神追求与爱情观。相亲过程中,志刚因“非本厂职工”被门卫大爷阻拦的细节,更是以幽默方式还原了当时的烟火气息。婚礼环节将剧情推向高潮,“包钢铁骨硬汉”与“棉纺巧手织女”的结合,既见证了个人情感的升华,也象征着工人阶级为社会主义建设并肩奋斗的历程。群演起哄新人互表心意、《草原晨曲》《金梭银梭》等经典歌曲串场、脸盆暖壶棉被等“年代礼物”亮相,处处洋溢着集体记忆的温暖,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活动现场,市民政局还特别设置了临时婚姻登记点,为17对新人提供“一站式”领证服务。上午11时许,在实景剧新郎新娘的带领下,新人们手持结婚证,在全场观众的掌声中踏上“幸福红毯”,寓意着“劳动创造幸福”的精神在新时代延续。
“选择在包棉1958领证,是因为这里的工业气息让我们感受到爱情的厚重感。”新人李先生表示,希望以这种方式致敬父辈的奋斗精神,让婚姻从一开始就充满“劳动淬炼真心”的寓意。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将集体领证融入工业文旅活动,既是对“520”浪漫的创新表达,也是民政服务与文旅融合的一次尝试,“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年轻人在感受浪漫的同时,理解爱情与责任的内涵,传承‘互敬互爱、共同奋斗’的婚姻观。”
包头棉纺厂始建于1958年,1959年初步建成,1960年发展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棉纺织厂,曾是这座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如今,“包棉1958”在活动中化身为承载情感记忆的鲜活容器。剧中,志刚的安全帽与玉珍的纺织围裙形成视觉呼应,工厂车间的机器轰鸣与婚礼现场的热烈氛围交织共鸣,共同将“钢铁”与“棉纺”两大工业元素升华为“劳动创造幸福”的叙事符号。这场融合工业记忆、浪漫叙事与沉浸式体验的文旅创新实践,通过连贯的剧情设计、生动的细节刻画和深刻的情感共鸣,为“520”这个象征爱情的日子注入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同时探索出以情感叙事激活工业遗产的新路径。当“因为爱,所以爱”的当代主题与“包棉1958”的历史印记相互交融,包头这座工业城市正以独特的温情叙事,向世界展现跨越时空的人文魅力。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梁彦强)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