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的原材料、忙碌的生产线、源源不断的订单,昆都仑区以破局者的姿态,精心谋划干部包联、政府注资、招商引资多元“订单攻略”,推动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优化,助力企业在市场浪潮中破浪前行。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在内蒙古诚扬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机械的轰鸣声与工人的操作声交织成一曲激昂的发展乐章。一根根光伏管桩从生产线上有序产出,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
“政府不仅为我们牵线搭桥,找到了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商,还助力我们拿下订单,现在我们的生产线高效运转,产能大幅提升。”内蒙古诚扬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郝江涛难掩兴奋。
优质的原材料、忙碌的生产线、源源不断的订单,昆都仑区以破局者的姿态,精心谋划干部包联、政府注资、招商引资多元“订单攻略”,推动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优化,助力企业在市场浪潮中破浪前行。
搭建供需桥梁 精准服务解难题
“服务企业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帮它们找到订单。”包头昆都仑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高文成深刻理解企业需求与市场之间的联系。面对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行的挑战,昆都仑区迅速调整策略,全面升级服务企业方案,干部包联不仅仅是一项任务,更是一种深入基层、服务企业的理念与行动。
包联干部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生产能力、产品优势以及市场困境,为企业量身定制市场对接方案。2024年,包联干部开展企业对接200余次,成功助力内蒙古诚钢管道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吉达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斩获1.68亿元销售订单,推动内蒙古中鑫钢棒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与内蒙古众科金属制造科技有限公司达成1200万元合作项目,有效提升区域内资源循环利用效率,让企业产品在市场中找到精准定位,打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僵局。
今年以来,昆都仑区进一步完善干部包联机制,构建“县级领导+职能部门”“直达一线+现场办公”“诉求反馈+问题解决”的工作模式,整合各方资源,提高问题解决效率,确保干部包联服务更精准、更高效,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创新发展模式 构建产业利益共同体
昆都仑区积极推进“管委会+公司”改革,充分发挥头部企业和龙头企业的市场优势,实现资本投资与产业运营“双轮驱动”,为招商引资落地企业提供市场拓展、订单获取的有力支持。这一创新模式,让企业之间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内蒙古惠新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是这一创新模式的典型受益者。针对其产品应用领域及特性,昆都仑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研究市场需求,选定蒙能集团、标达科技作为合作伙伴,整合资源成立合资公司。这一举措不仅为内蒙古惠新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带来稳定订单,也为股东方提供了高性价比的光伏配套产品。目前,公司已完成蒙能400MW订单交付,预计2025年订单量将大幅跃升至15-20GW,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生产有原料,产品有销路,这种模式让企业之间实现无缝对接,共同发展。”内蒙古惠新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芮叶彬表示,政府注资不仅解决了企业的资金与市场问题,更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壮大。
靶向招商引资 注入经济发展新活力
招商引资是昆都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为区域经济循环发展注入新活力。昆都仑区立足产业优势,深入分析区内产业格局与成本优势,精心编制企业上下游调查表,明确招商方向,精准绘制招商地图。
“我们充分发挥企业对市场的敏锐感知,与企业密切沟通,双向了解本地企业需求和本土产品市场,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昆都仑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部部长杨成君表示,通过精准招商,昆都仑区不仅引进了资金与项目,更带来了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
2024年,招商团队外出39次,成功签约螺旋管道等25个工业项目,其中引进晶辉新材料等11个亿元以上光伏产业链项目。六大优势产业内循环格局初步构建,区域经济循环发展新生态逐步形成。2025年,昆都仑区将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围绕16个产业重点方向加大项目谋划力度,推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进一步完善产业生态。
昆都仑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周海飞表示:“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做好‘三在两找’工作,依托昆区产业配套、物流运输、技术人才等优势,深度推动企地融合发展,持续提升营商环境综合竞争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春燕;通讯员:才诗慧;编辑:秦新宇;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