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 | 绿色能源T台上的“包头英姿”
来源:包融媒   2025-09-11

在全国绿色能源T台上,包头拥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她是全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2023年,被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授予“世界绿色硅都”称号;

自2022年以来,晶硅光伏产业产值连续三年突破千亿元,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绿色引擎”。

我们不禁要问:

图片
包头发展晶硅光伏产业底气何在?

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实力雄厚的产业基础、极具竞争力的绿电优势……这就是“草原钢城”包头——这座硬核工业城市开辟新赛道,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晶硅光伏产业在几年时间内发展成为又一千亿级产业的秘诀所在。

“我们正是看中了包头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人才优势,才毅然决然地选择落户包头。如今,公司生产的颗粒硅产品碳足迹仅为14.44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创全球最低,这背后离不开包头的绿色能源等多个要素支撑。”内蒙古鑫元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咸江表示。

如今,包头晶硅项目绿电使用比例已达60%,随着我市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绿电供应能力将不断增强。稀土资源也为光伏产业发展注入独特优势。包头稀土功能材料创新平台正加快相关应用研发,促进“稀土+光伏”融合创新不断走向深入。

图片
包头晶硅光伏产业链布局成效如何?

纵观包头各重点工业园区,规划清晰、布局分明,全球顶尖光伏企业在此汇聚发力。通威、大全、协鑫、双良、晶澳、弘元等13家头部企业构建起“龙头引领、梯队协同”的发展格局,形成国内最完整的硅产业链闭环。

  “我们选择包头,看中的是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基础、优秀工人和集群效应,”李咸江说,“产品80%以上就地消化,形成从原材料到组件的内循环。”从多晶硅提纯到单晶拉棒,从高效切片到组件封装,一条涵盖“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切片—电池片—组件”的全链条晶硅光伏产业生态已然成型。目前,包头已建成工业硅45万吨、多晶硅82万吨、单晶硅253.8GW、切片47GW、组件16GW的产能规模。

在完善产业链配套方面,坩埚、边框、支架、金刚线、逆变器等配套项目相继落地,产品本地配套率超过65%,实现从核心生产到配套供应的“本地化闭环”。包头还建成蒙西地区唯一具备国际碳足迹认证能力的服务平台,助力光伏产品拿到“绿色身份证”,提升国际竞争力。

图片
包头晶硅光伏产业创新动能怎样?

创新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包头围绕晶硅光伏产业技术突破与人才培育,构建起“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在搭建高端研发平台方面,包头与浙江大学合作建成“浙江大学—包头硅材料联合研究中心”,聚焦硅材料关键技术研发;成立内蒙古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精准计量检测服务;依托内蒙古科技大学组建硅产业学院,定向培养产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晶硅光伏领域自治区及以上创新平台16家,在多晶硅提纯、单晶硅拉棒、高效切片等关键技术领域持续突破。鑫元公司的颗粒硅技术、弘元新材的N型单晶硅棒工艺等创新成果,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图片

包头晶硅光伏产业还将如何发展?

展望未来,包头一方面扩大“世界级”产业规模,做强“世界级”绿电支撑,做优“世界级”协同配套,做精“世界级”技术研发,全面提升“世界绿色硅都”的优势和能级。另一方面,加快拓展应用场景,推动光伏+工业园区、光伏+矿山治理、光伏+乡村振兴等多场景应用,促进绿色电力本地消纳。同时谋划布局下一代光伏技术,推动钙钛矿、叠层电池等先进技术研发产业化,保持产业技术领先优势。

为实现这一系列目标,包头不断强化制度保障。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协同推进晶硅光伏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包你满意”“包你放心”的营商环境品牌,通过“一企一策”精准破解发展难题,为项目落地、企业成长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服务支撑。

旌旗猎猎向未来,风劲帆满启新程。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包头正握指成拳、聚势而上,让绿色硅基产业的星火在北疆大地燎原成势。行业盛会——2025年中国硅业大会也将在包头召开,这既是权威机构与市场对“世界绿色硅都”产业地位的高度认可,也为全球同业者提供了交流互鉴、共谋发展的广阔平台。包头将继续为国家“双碳”目标实现贡献更多“包头力量”。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梁彦强)

(图片:包头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霍晓霞;校对:吴存德;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新媒体引导图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