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军
今年4月初,我市启动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工作。截至目前,首批七部样板电梯更新完成,标志着我市在老旧电梯更新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老旧电梯更新改造,不仅解决了老旧电梯“带病运行”的问题,也让居民出行更安全、更舒心;不仅提升了民生温度,也为内蒙古自治区老旧住宅电梯改造树立了新标杆,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大量老旧小区的电梯逐渐老化,安全隐患日益突出。老旧小区电梯改造关乎民生,更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感。但现实中,老旧小区电梯改造也面临着资金短缺、集体行动难以达成等难题,急需破解。
政策支持与资金创新,破解改造难题。针对老旧电梯改造这一难题,我市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申请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为改造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住建部门积极行动,优化施工计划,简化审批流程,确保了改造工作高效推进。改造过程中,每部电梯的国家补贴金额高达15万元,剩余部分由小区维修资金承担,居民个人无需额外出资。这一模式既减轻了居民的经济负担,又确保了改造工作的顺利实施。
改造效果显著,居民生活品质提升。首批改造完成的七部电梯,不仅在外观上焕然一新,功能上也实现了全面升级。新电梯运行更加平稳、静音,配备的能源再生控制系统可节约电能30%以上,降低了后期使用成本。此外,电梯内部设计更加贴心。改造后,居民出行更加安全、舒心。电梯更新改造,不仅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幸福感。
以点带面,探索可持续改造路径。此次改造针对的是2024年各旗县区统计上报的建成15年以上的住宅电梯,共有62部电梯被列入改造范围。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老旧住宅电梯可申请更新改造,并享有资金补贴。我市的做法为其他城市提供了有益借鉴。事实证明,通过政策支持、资金创新和科学管理,老旧电梯改造这一民生工程完全可以实现高效推进。
老旧电梯改造是一项看似微小却意义重大的民生工程。包头市的实践,不仅以绣花功夫织就了居民生活的安全网,更以创新思维破解了城市更新的堵点难点。用看得见的变化诠释着“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治理理念,用摸得着的温度丈量着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步伐,为新时代城市有机更新提供了鲜活样本,让高质量发展真正落笔在人民群众的幸福底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