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户通公路修到了牧民家门口
广袤的达茂草原,洁白的风力发电机与湛蓝的光伏板辉映,将清洁能源送入草原最深处;广电网络的光缆穿越茫茫草地,将现代文明的福祉送到每一户牧民家中。过去,这里曾是基础设施的“孤岛”,随着国家兴边富民行动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完善,这里成为展示新时代牧民新生活的窗口。生活在巴音花镇的牧民宏宏一家,正是这一历史性变迁的亲历者与见证者。
一条视频获赞上万次
宏宏与家人一起剪辑视频
在达茂旗巴音花镇距中蒙边境线5公里的草原深处,牧民宏宏一家世代居住于此。记者来到他家时,他正在通过抖音直播展示他的草原生活。稳定的电力供应和顺畅的网络连接,不仅能让他进行视频创作,还能够顺畅地进行直播,将边境牧区的风光和文化传播给全国网友。作为拥有11万粉丝的“新牧人”,他的故事折射出国家兴边富民行动带来的深刻变革。
“以前这里连手机信号都没有,风大的时候收音机都听不清楚。”宏宏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在手机屏幕上轻快地滑动,向记者展示已经发布的视频内容。“现在可不一样了,不仅能视频通话,还能做直播,我的粉丝量已突破11万了。”他的眼睛里闪烁着自豪的光芒,手指点开最新发布的一条视频,画面里碧蓝的天空飘着棉花糖般的云朵,宏宏浑厚的歌声随风飘荡,这条视频已经收获了上万个点赞。
在宏宏家中,现代化的家电一应俱全。冰箱里存放着新鲜的奶制品,电饭锅正“咕嘟咕嘟”冒着热气,手把肉的香味弥漫在整个房间。宏宏笑着说:“现在做饭再也不用烧牛粪了,水也是自来水,既干净又方便。”这些在城里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生活方式,却是边境牧民近年来最真切的幸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地采用的是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既解决了偏远牧区的用电问题,又保护了草原生态环境,边境牧区分散式水源点工程彻底解决了抵边牧民饮水不方便、水质不合格等问题。
推开宏宏家的院门,一条平整的户户通公路如同银色的哈达般向草原深处延伸。“这条路可是我们的‘致富动脉’!”宏宏指着公路介绍,“现在路修好了,外出买东西都很轻松,运输牲畜也不发愁,我们也能将品质最好的达茂草原牛羊肉第一时间发给外地的客户。”这条2023年竣工的户户通公路,不仅是简单的交通线,更是一条流动的经济带。
直播带货增收50余万元
宏宏家走上了“少养精养”的路子
基础设施变化为边境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像宏宏这样的牧民打开了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电、网、路这些基础设施的升级让数字经济在这片草原上生根发芽。去年通过直播带货,宏宏家增收50余万元,他坚定地说:“这些变化得益于新时代党的兴边富民行动,我们也将在能力范围内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后,带着乡亲们一起奔小康。”
宏宏从2021年开始尝试拍摄短视频,他的视频内容丰富多彩,有草原四季的美景,也有牧民传统技艺的展示,还有草原生态保护的生动记录。2013年,宏宏家的草场被评为自治区级生态牧场,这份荣誉的背后,是一家人十余年如一日的坚守。“现在放牧要讲科学,我们一家积极响应政策,遵循草畜平衡,‘少养精养’,保持生态和经济双效益,生态好了,牛羊肥了,日子才能长久。”宏宏说。这种生产、生态、生活“三生共赢”的发展模式,正是达茂旗聚焦草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在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引领下,达茂旗边境地区形成能源保障、水利提质、数字赋能的协同发展格局,为强边固防和乡村振兴等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24年,达茂旗投入360万元实施的光伏储能系统上电项目为边境一线16户戍边牧民通入稳定的电源;边境牧区分散式水源点工程为巴音花镇、满都拉镇、查干哈达苏木3个苏木(镇)的361户牧民解决了水源水质不合格问题;2020年起,达茂旗在边远牧区实施内蒙古广电局三年电信普遍服务项目及智慧广电宽带网络覆盖工程,通过“有线+无线”融合组网模式,为3670户牧民有效解决了数字鸿沟问题。宏宏还告诉记者,他正在申请加入护边员队伍,希望自己也能为守护祖国边境贡献一份力量。
曾经闭塞的边境牧场,如今已成为新时代的“诗与远方”,兴边富民行动的春风,让这片草原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宏宏一家的故事,是千千万万边民生活的缩影,在党的政策引领下,边关牧歌与时代交响共鸣,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民族团结的画卷,正在祖国北疆徐徐展开。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硕;编辑:李宁宁;校对∶黄蕾;一审:尤允庆;二审:刘璟;三审:梁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