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包头,有“医”靠
2025-05-13



《包头日报》2025年5月13日 2版

深读 | 深化跨区域医疗协作

百姓家门口就有“医”靠

“以前总觉得去大城市看病才放心,现在咱包头也有了大城市的医疗水平!”67岁的李大爷患有主动脉瓣重度返流,不久前,市中心医院心脏中心团队与北京安贞医院结构心脏病中心朱恩军教授紧密配合,成功为李大爷实施了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手术)。

李大爷的经历正是京蒙、沪蒙医疗协作惠及包头百姓的生动缩影。近年来,众多医疗协作项目在我市医疗机构落地生根,从学科建设到人才培养,再到医疗服务下基层,为我市的医疗事业注入了新活力,也让鹿城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内顶尖的医疗资源。

记者从市卫健委了解到,目前,我市已建立50个名医工作站,柔性引进名医70余名,派出74名业务骨干到北京、上海等地进修学习,开展远程会诊1800余次,完成疑难复杂手术850余例,1.56万名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高品质诊疗服务。


社区医生为幼儿查体


聚焦优势专科

打造医疗高地“硬脊梁”













近年来,我市医疗卫生服务领域高质量开展跨区域协作,持续深化京蒙、沪蒙、津蒙合作,聚焦协作发展我市医疗机构优势专科,扩展新技术、开展新业务,提升综合实力。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合作成立胸外科包头诊疗中心便是其中的典型。“以前,受技术和经验限制,复杂的胸部手术很难开展。现在有了宣武医院专家团队的指导,2024年我们完成高难度胸部外科手术119例,增幅达8倍,其中四级手术占比超过90%。”包医二附院介入科主任郭俊说。

“我们希望通过合作把先进的诊疗技术带到包头,帮助当地提升胸部肿瘤的诊治水平,打造区域内具有影响力的胸外科专科,让更多患者受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张毅介绍,自2023年年底开始,在国家鼓励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大背景下,宣武医院派驻医生常驻包头,每周都会有主任、副主任医师到包医二附院出门诊、会诊、手术等。

上海儿童医院专家与市第四医院医生交流病例

市第四医院与上海市儿童医院的沪蒙医疗协作,也为我市儿童医疗领域注入强大动能。“上海专家不仅带来了先进技术,更带来了先进理念。观摩上海儿童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顾竹珺的消化内镜手术时,专家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技能,让人受益匪浅。”市第四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医师王占强说。

借助与上海市儿童医院的合作,市第四医院全力打造儿童医学诊疗中心。挂牌成立了上海儿童医院心脏中心包头分中心等3个医疗中心、4个专家工作站。2025年,我市将实现儿童先心病手术零的突破,为更多患儿健康成长带来希望。

打造医疗高地“2.0版”——《关于进一步打造医疗高地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实施方案》提出,我市将依托国家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打造10个“医在包头”品牌学科,持续深化京蒙、沪蒙、津蒙合作,打造远程医疗平台,接通与北京、上海、天津等先进地区医疗机构信息通道,2025年依托协作关系,开展新技术同比增长10%,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名医。


强化人才引育

激活医疗发展“动力源”













打造医疗高地,医疗人才是根本支撑。除了提升医疗技术,京蒙、沪蒙医疗协作还注重人才共育。打造医疗高地“2.0版”明确将依托京蒙、沪蒙合作平台,“送学徒”“引名医”,每年选派40名以上优秀青年人才赴高水平医院跟岗锻炼,开展来包名医“师带徒”,激发医务人员潜力和积极性。

据了解,自2024年7月沪蒙合作协议签署以来,上海与我市6家医院携手开展对口合作,先后派出30余名专家来包开展巡回医疗活动,举行了多次学术讲座。上海市儿童医院更是全面赋能市第四医院,与医院签订了为期三年的进修合作协议,并接收了首批14名医务人员赴沪进修。

市蒙中医院康复治疗中心的医务工作者为患者做康复训练

我市积极选派医务人员前往北京、上海等地进修学习,同时邀请外地专家团队来包授课、技术指导。“国内顶尖医疗团队来院指导,让我们掌握了不少新的治疗技术,如超声引导下的精准微创疼痛治疗技术,为很多疼痛患者带来了福音。我们医务人员也提升了技术水平,拓宽了视野,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康复服务。”市蒙中医院中蒙西医结合康复中心副主任檀素娟说。2024年以来,市蒙中医院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肌骨超声郭瑞君专家团队等开展多项医疗协作,提升了医务工作者的专业技术,也为患者带来康复希望。

市蒙中医院康复治疗中心

千方百计招引人才,想方设法激励人才。依托京蒙、沪蒙合作“送学徒”“引名师”,包头正不断强化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管理,为提升我市医疗技术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医疗服务下基层

铺就百姓健康“暖心路”













医疗服务下基层是京蒙、沪蒙医疗协作的重要落脚点,也是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惠及基层群众的应有之义。

包医二附院与宣武医院自实现医疗协作以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医疗服务下基层活动。4月15日至21日是我国第31个肿瘤防治宣传周,其间,专家团队深入固阳县、石拐区,为当地百姓普及防癌知识,提供免费诊疗服务。“我们带着预防知识、治疗方案,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学到防癌知识,了解肿瘤介入治疗的价值。希望能提高大家的健康意识,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郭俊说。

专家为患者做白内障手术

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基层,我市全面推进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建设。目前,成立4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将1/3门诊号源和1/4住院床位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据介绍,2024年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派出专家开展门诊15448人次,会诊613人次,各类手术492人次。

此外,在白云鄂博矿区、达茂旗、土右旗、固阳县建设了4个县域医共体。打造医疗高地“2.0版”提到,推进县乡村三级协同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到2025年底白云鄂博矿区、达茂旗、固阳县完成检验检测中心、审方中心、中心药房、转诊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建设,土右旗全面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医保打包付费,促进医共体实质化运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旗县居民对“家门口的医院”赞不绝口,在他们看来,小病在本地医院看,有了大毛病,旗县区医院能与市级医院的专家远程会诊或者邀请到当地出诊,甚至可以帮助他们走绿色通道,直接接受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医院的专家们诊断治疗。

专家为患者做胃镜

当下,在京蒙、沪蒙医疗协作的持续助力下,我市医疗卫生事业正以坚实步伐,向打造医疗高地的目标稳步迈进。随着医疗协作持续释放红利,将为我市及周边地区百姓点亮健康新希望,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

“京蒙、沪蒙医疗协作是包头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契机。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合作,推动我市医疗事业迈向新高度。”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锐 评

点亮健康希望 铺就民生坦途


京蒙、沪蒙医疗协作为包头百姓打开了通往优质医疗的大门,可以说是一项实打实的惠民之举。过去,面对复杂病症,患者不得不满怀焦虑辗转于各大城市医院之间,不仅要承受舟车劳顿之苦,还可能因挂不上号、住不进院而延误病情。如今,京蒙、沪蒙医疗协作打破地域壁垒,让大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飞入寻常百姓家”。

从学科建设到人才培养,从远程会诊到手术实操,全方位医疗协作成果显著。包医二附院借助宣武医院的力量,胸外科手术实现飞跃式发展;市第四医院携手上海市儿童医院,为本地儿童健康撑起更坚实的“保护伞”……这些合作不仅提升了我市整体医疗水平,也让包头及周边地区患者的就医体验持续改善。

然而,医疗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当下虽成果斐然,但仍有进步空间。未来,我市还将不断拓展与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区的医疗协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分配,让鹿城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医疗协作带来的福利,让“健康包头”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图片

(来源:包头日报 文/图 记者:苗雨蔚

(编辑:李麒;校对∶吴存德;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编辑: 包头日报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