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揽人才汇聚发展新动能——2024年包头市人才工作综述
2025-02-23

包头市委组织部始终把人才作为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和全国百强城市中持续争先进位的“第一资源”,以增强人才“西引力”为主线,持续放大自治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市和自治区产才融合示范基地两个品牌效应,在产才融合、人才集聚、生态优化上持续加压加力,为包头加快走出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新路子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

坚持政策引领

更高质量建设产才融合示范地

一年来,围绕我市“3+5+N”产业定位,推动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高效适配、同向共兴。用足用好人才编制“周转池”和“一才一策”定制式政策,持续巩固“事业编企业用”良策,推进千名硕博高层次人才招引行动,创新推行“高校才企业用”“企业才高校用”,破立并举、放管结合,在制度支撑上做加法,人才效能显著增强。精心举办第二届“全国高校招就处长包头行”,新建招才引智工作站50家,新聘招才引智大使88人、小鹿特使22人。组建12支招才小队,分赴136所高校开展精准招引,达成就业意向1.9万人次,同比增长102.5%,创历年最高。全年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新增高技能人才、专技人才,均居各盟市之首,市内高校高职毕业生留包率突破25%,人才队伍持续壮大。全区首发人才引进白皮书,动态掌握重点领域产业人才需求匹配情况。量身定制争取中组部“稀土博士服务团”,深度融入包头产业发展,助力“两个稀土基地”建设,为我市稀土产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注入了高端智力资源。

坚持激发活力

更高质量建设创新人才集聚地

一年来,聚焦我市建设“两个稀土基地”“3+5+N”重点产业布局和“三个高地”等重点任务,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推荐一机、北重等6家企业获批自治区科技领军企业,绿能锦城、兴业集团等48家企业获批自治区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在产业引才、事业引才方面,先后引进多名国家级人才计划教授专家,聘任为科研院所、高校负责人。柔性引进院士、长江学者等高水平专家29人,高层次人才团队36个。全力推动专家及团队申报自治区“英才兴蒙”工程项目,入选数量、获得资金位列各盟市第一。产才融合案例入选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推介案例,《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创新人才“引育留用”的实践探索》入选中组部全国教学案例并在主体班次授课。深化产教才融合、校企地合作,大幅提升“订单班”“工匠班”“冠名班”规模数量,精准培养高素质产业人才,包头市入选全区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市,为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搭建了高质量平台。

坚持拴心留人

更高质量建设人才生态优化地

一年来,坚持以精准精心服务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全区首家成立人才协会,细化“一组、一办、一卡、一中心、一基地、一集团、一协会、一总会、六联盟、十组团”高能级人才矩阵运行规则,确保各类主体围绕中心大局做到人才联引、活动联抓、服务联动、典型联树和信息共享、资源共用、难题共解。常态化开展人才政策兑现落实攻坚行动,坚决向兑现不充分、不到位和程序繁琐、要件复杂、周期漫长亮剑出招,用真金白银和真心实意向人才兑现承诺。出台《包头市人才服务卡管理办法》,累计向高层次人才提供各类服务6600余人次,服务人次数量增长65%。启动第五批“鹿城英才”评选工作,成功举办第二届包头人才周系列活动,“一会一主题”举办人才恳谈会,深化拓展人才一“鹿”通功能,牵头组织人才交友联谊活动,最大程度满足人才安居乐业、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障、婚恋交友等关键小事,以城市之名全力营造真心引才、悉心育才、贴心留才、精心用才和爱才尊才浓厚氛围。

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包头正在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包揽人才、头等大事”已成为我市吸引人才的最生动注脚。包头市委组织部始终以“万事有解”的改革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标准、誓争一流的决心干劲,持续畅通以产兴才、以才兴产大循环,让产才融合新高地、创新创业向往地成为包头最鲜明的城市烙印,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人才动能。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娜默热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