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拐区以风电装备制造为突破口,举全区之力强链补链、聚势成峰,依托明阳集团龙头引领,中车戚所、重庆风渡等19家配套企业纷至沓来,产业链条持续完善,产业规模增长超5倍、突破110亿元。
永益众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及新能源配套项目现场。
三月的石拐区,建筑工地上机器的轰鸣声激荡着蓬勃发展的脉搏。
3月28日,内蒙古永益众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年产50000吨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及新能源配套项目开工。现场,挖掘机挥动铁臂,运输车穿梭如织,车辆引擎轰鸣。
这片土地从签约到破土动工仅用了3个月。内蒙古永益众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重堂站在施工现场感慨道:“‘拿地即开工’,在这里是实实在在的承诺。”这个总投资3.42亿元的项目,不仅是石拐区“落地即奔跑”的重点工程,更成为观察地区营商环境升级的绝佳窗口。
近年来,石拐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号召,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部署要求,以风电装备制造为突破口,举全区之力强链补链、聚势成峰,依托明阳集团龙头引领,中车戚所、重庆风渡等19家配套企业纷至沓来,产业链条持续完善,产业规模增长超5倍、突破110亿元。
孙重堂介绍,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速度快、环保节能、抗震性能好等优势,符合现代建筑行业发展趋势。永益钢构项目聚焦装配式建筑和新能源装备两大领域,既是传统钢结构产业的智能化升级,更是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应用,不仅将填补石拐区在光伏支架、塔筒等新能源配套产品领域的产能空白,更将通过与风电装备制造产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夯实风电装备制造产业的集群优势。
项目建设要加快,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是关键。据了解,该项目今年1月签约,只用了三个月就实现了开工建设。石拐区通过全周期保障项目推进,全要素破解建设难题,以最优政策、最佳环境、最暖服务护航企业发展,再次跑出招商引资“包头速度”。
项目筹备初期,石拐区就亮出了“超前服务”的底牌。主动介入,提前了解企业用地意向,跟进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等环节,发放一次性告知书,提供精准指导,实现“签约即拿地、拿地即开工”。此外,针对重点项目实行“专班化”服务,各业务板块安排专人盯办、帮办、跑办,通过“并联审批+容缺受理”、开辟绿色通道等举措,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
“石拐区生态局仅用1个月就完成了原本需要3个月的环评审批,土地手续办理也仅用时1个月。从产业招商的精准对接,到项目落地的全程助力,都让人深刻体会到了石拐区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感受到了石拐区高效的服务和一流的营商环境。”孙重堂说。
石拐区科创园区负责人王宇表示,下一步,石拐区科创园区将成立项目服务专班,全程服务该项目建设,主动排查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持续完善水电气暖等要素保障,为企业生产运营筑牢根基。
今年以来,石拐区持续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将服务重点项目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抓手,全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石拐区2025年28个重点项目的建设用地报批手续已全部完成。其中,21个项目通过利用批而未供土地和盘活闲置存量土地解决用地问题,7个项目需办理建设用地报批,这些报批手续目前已如期完成。“接下来,我们会安排专人持续跟进每个项目的土地招拍挂、规划许可等后续手续,直至企业顺利投产并拿到《不动产权证书》。”石拐区自然资源局局长王丽敏说。
永益众兴项目的“极速成长”,恰是石拐区优化营商环境态势的微观缩影,在石拐区各部门的协同推进下,重点项目审批速度大幅提升。
据石拐区自然资源局用途管制组组长刘炳坤介绍,以永益钢构项目为例,石拐区自然资源局高度重视,安排专人提供靠前服务,协助办理前期手续。在手续齐备后,仅用2个工作日就完成项目组件审批和上报。市自然资源局开辟容缺受理、先行审查机制,同步推进林草手续办理,为项目报批节省了20余天时间。3月7日,项目报至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审批,仅3个工作日就取得建设用地批复。这些跳跃的数据与场景,共同勾勒出“包你满意·石心实意”营商环境品牌的具象图景。
“‘保姆式’‘店小二式’的精细化服务,可以让企业从繁琐的手续办理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投入到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营中。对地区经济发展来说,大大缩短了项目的落地周期,提高项目推进效率,有利于全区项目建设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入驻石拐区,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王丽敏表示。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晓婷,曹瑾,李强;编辑:王玮琦;一审:王雪仙;二审:张群群;三审: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