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雨季播种新绿 生态攻坚持续发力
2025-06-29

盛夏雨季,墒情正好,正是播绿固沙的黄金期。在达茂旗巴音花镇敖龙忽洞嘎查的辽阔草地上,5台搭载着先进视觉导航系统的免耕播种机隆隆驶过,开沟、播种、覆土一气呵成,高效精准地在沙化土地上播撒下绿色的希望。这里是河套平原沙化草地人工种草项目现场,也是我市今年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一个缩影。

工人为免耕机装载草籽。

今年以来,我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重点实施阴山北麓(河套平原)综合治理项目、“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大青山南坡绿化提质增效项目,进一步强化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工作,目前已完成全年200万亩目标任务的50%,生态攻坚取得阶段性进展。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挑战,科技成为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随着雨季带来宝贵墒情,达茂旗河套平原沙化草地人工种草项目引入智能化装备,高科技免耕机成为项目现场的“主角”,机器所过之处,优质草种被均匀埋于湿润的土壤中。为了最大限度提高成效,项目团队精选了耐旱、耐寒、抗风沙能力极强的乡土草种蒙古冰草和披碱草。

“这些免耕机搭载的视觉导航系统,能实现精准作业,严格按照预设路线和深度操作,到达项目设置的临界点便会自动返航,显著提升作业效率和播种质量。这6万亩项目,7月15日前就要完成全部播种。”达茂旗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皇利民介绍,这不仅抢抓了短暂的黄金施工期,也为草种的成活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河套平原沙化草原人工种草项目不仅是生态修复的硬仗,也是惠民增收的创新实践。项目采用“人工种草+以工代赈”模式,在利用高科技装备提升效率的同时,也积极吸纳当地牧民参与辅助性工作和利用闲置农机具提供服务。

达茂旗巴音花镇红旗牧场牧民巴音都林便是受益者之一:“我们也能参与运输、维护或者用自家拖拉机配合做些辅助工作,一个多月下来能增收一万多元。国家免费种草改良家园,我们还能在家门口挣钱,草场眼看着变绿,这日子有奔头!”这种“科技赋能+群众参与”的模式,实现了生态修复、技术应用与牧民增收的多赢局面。

为确保高质量完成年度目标,市林业和草原局成立了4个包片服务组,深入一线进行全过程技术指导和严格质量监管。市林草局治沙造林科科长白智表示:“机械化、智能化是提升‘三北’工程质效的重要方向。我们正在总结推广像达茂旗这样的好经验。当前正全力冲刺,计划8月底完成总工程量的80%,确保12月底前200万亩治理任务圆满收官。”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晓婷;编辑:姜卉;一审:赵遐;二审:张群群;三审:李涛)

微信图片_20250604163014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