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军
近日,青山区幸福路娜琳步行街规划建设224个停车位,引发不少市民和周边商户关注。这些停车位将有效破解老商业街区“一位”难求的困局,方便于民。
这看似是一件小事,却折射出城市管理者“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及城市治理的“有解思维”。
青山区幸福路娜琳步行街及周边区域作为我市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重点培育的“第一商业走廊”,曾依托密集的零售、餐饮业态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商业聚集区,但因为没有大型的停车场,也导致商圈周边停车难、购物市民没有足够的停车位停放车辆。这既不方便市民,也影响周边商业发展。
如今,青山区政府在娜琳步行街内规划设置224个停车位,并承诺以最低收费标准惠及大众。这一举措,赢得了市民和周边商户赞许。
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停车难问题已成为困扰城市居民日常出行的一大难题。在一些老旧小区和商业密集区,停车位严重不足,导致车辆随意停放,甚至占用消防通道,给城市交通和安全带来了隐患。与此同时,停车难还加剧了道路拥堵,降低了市民的生活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要破解停车难问题,关键在于合理规划停车位。这不仅需要从空间上挖掘潜力,增加停车位供给,还需要从时间上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车位利用率。通过科学规划,可以有效缓解停车压力,让市民出行更加顺畅。
空间挖潜,增加车位供给。比如,可以利用城市边角空地建设公共停车场、在老旧小区附近增设路内停车位、推广立体停车设施等。这些措施在实施后可以取得显著成效,不仅增加了停车位数量,还改善了周边的交通环境,还会得到市民的广泛认可。娜琳步行街新增的224个停车位,正是这种努力的生动写照,为城市治理增添了一抹亮色。
除了增加停车位供给,优化现有资源的使用同样重要。例如,一些城市推行短时停泊和共享车位服务,鼓励市民在非高峰时段开放私人车位,实现资源共享。同时,错峰停车政策也被广泛应用,例如白天将小区车位提供给周边上班族使用,晚上则优先满足居民需求。这些创新举措激活了闲置车位资源,提高了使用效率。
破解停车难,不仅要挖潜空间和优化现有资源,还要及时整治不合理占用车位现象,比如沿街商户私自占用车位问题。唯有交管部门严格管理,才能让这些车位真正回归市民手中,化解停车的压力。
停车难,不仅是城市发展难题,也是民生问题。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更加稀缺,城市管理者更需怀揣“有解思维”,以智慧与温情破解难题,提升城市整体运行效率,让市民出行更顺畅、更舒畅,让城市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