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已至,外出露营野餐正当时。日前,包头市开放十三处公园共享绿地,让居民不用远行,在离家不远的公园即可休闲露营,这近处的绿意成为了今年消夏的良方。
当公园绿地敞开怀抱,市民游客将帐篷支起来,野餐垫铺开来,幕天席地,谈笑欢唱,把寻常日子过成了诗。相比于过去能搭帐篷露营的场地多在郊区,出动一次,很有可能只有两三个小时在亲近大自然,剩下的时间都花在路上,现在的公园共享绿地开放让人们有了更充裕的闲暇时光;省下的油钱,也是实打实的惠民礼包。草坪上的风筝线,牵着童年的纸鸢,孩童在绿茵上打滚撒欢,暖阳拂过一张张稚嫩的笑脸……这种种畅快,是钢筋森林里难得的清新呼吸。
城市治理的温度,就在这些点点滴滴的民生小事里。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精心打造“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将城市原本空闲、荒芜甚至杂乱的场地变成一个个“金角银边”。如今,又开放了可亲近、可休憩的公园共享草坪,让市民推窗可见绿,出门能踏青,小小绿地成为了市民“触手可及”的幸福。当城市公共空间愈发慷慨地向居民敞开怀抱,这带来的不仅是心灵的放松,更是当地政府站在百姓角度考虑、为民办实事的真实写照。
公园共享绿地的开放,让居民得以在日常生活中有了更多拥抱自然的场地和时间,让“向往的生活”近在咫尺。这是这座城市写给它的居民们的温柔信笺,这份暖意,也终将化作城市认同与归属的无声根基。
梳理近年来包头市一系列的“点睛之笔”:从多个文旅新地标的建设到事关百姓生活的各类基础设施的完善,城市越来越美、越来越宜居,居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所谓方寸之间见天地,城市治理的宏大叙事,最终需回归“人”的尺度,并在人与城的共鸣中,催生更深层次的认同与内心归属的根系。
如今这座城市满城苍翠,“半城绿色 宜居包头”为更多人所熟知,它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