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艳
近日,600多人汇聚包头市土右旗禧年农场美食节,共享美食盛宴。美食节的举办带动消费成效显著,仅开幕当天,餐饮收入与农产品销售额就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农家味道正成为增收致富的新增长点。
美食是热爱生活必不可少的理由之一。禧年农场美食节现场不仅有手工制作豆腐、开花馒头、农家花卷,还有地道粉条、现宰猪肉等摊位。“去年就来过一次,这里的农副产品特别好,所以今年我们又组团来了。”一位市民说。几口冒着腾腾热气的大铁锅前,人头攒动,锅内是香气扑鼻的猪肉烩菜、炖羊肉、炖笨鸡等乡村味道,食材都是当地自养的猪、羊、鸡,原汁原味,口感非常好。有游客表示,“这里的食物绿色健康纯天然,不仅看着香,吃着也放心。可以说,来这里既能享口福,也能感受久违的惬意乡村生活。”正所谓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地道农家菜的制作呈现,不仅让市民游客大快朵颐、享受美食,也让他们对乡村生活和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农场美食节的火爆启示我们:“乡土味”带着的“土”不是落后,而是纯正。一碗杀猪菜,盛的是乡愁;一锅炖羊肉,装的是记忆。谁说“土”味难登大雅之堂?这些情感价值,恰恰以其打动人心成为本土特色农畜产品实现品牌价值的根本所在。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近年来,包头市紧扣时令节气,打造贯穿全年的农事节庆体系,让传统时令节气通过“吃”的体验变得可感可触,这种做法值得借鉴。樱桃采摘节、冬季美食节、“吃瓜大会”……每个节庆都是乡村经济的增长点,每场活动都是相关农畜产品的展销平台。这一过程带来的不仅是农畜产品的增值,也是对农耕文化与民俗的传承。当市区居民走进乡村,当特色产品征服四方食客,农业的魅力得到进一步的展现,乡村振兴也不再是遥远的蓝图,而是可期的未来。
这些生动的实践告诉我们:乡土中,自有其生生不息的活力。只要找对路子,乡愁可以变成“金钥匙”,“土味”也能酿出香甜。透过美食节里看发展,“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