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 记者 李鸿瑶
11月15日晚,包头奥体中心体育馆内座无虚席,荧光棒组成的“星河”与马头琴旋律交织,云飞“草原飞来的歌”巡回演唱会包头站在此深情开唱,来自上海、新疆、北京、山西等地的歌迷与本地观众共赴这场草原音乐盛宴。

陶醉演唱。
19时30分,随着蒙古长调悠扬响起,云飞以一口亲切的包头方言向全场问候:“今儿个能回到老家唱歌,心里头特别暖!”熟悉的乡音瞬间拉近与观众的距离,随后他以经典代表作《草原上的月亮》拉开序幕。这首收录于《云飞传奇》专辑的主打歌,融合马头琴与现代编曲元素,其“有家的地方才是天堂”的歌词,搭配他不时穿插的家乡话串场,持续唤醒全场情感共鸣。
当《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旋律响起,这位从包头走出的歌手眼含热泪,歌声里满是对家乡的眷恋,台下万名观众齐声高喊“欢迎回家”,成为演唱会最动人的瞬间。整场演出贯穿“经典与流行交融”的特色,云飞接连献上《鸿雁》《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天边》等耳熟能详的作品,更带来原创歌曲《云在飞》,将草原音乐的辽阔与都市审美的细腻完美结合。助演嘉宾的登场则将氛围推向高潮:妻子郭津彤的默契合唱温情脉脉,《星光大道》歌手刘大成、郝亚青的实力献声,让现场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当地方特色曲目《亲亲的二人台》响起时,全场观众跟着节奏拍手哼唱,浓郁的地域文化认同在场馆内流转。
演唱会尾声,云飞以经典曲目《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收尾,熟悉的旋律搭配他饱含深情的演绎,全场观众起身合唱,场馆内化作音乐的海洋。曲终时,他再次用家乡话致谢:“感谢老家人们的支持,我永远是包头的孩子!”直至退场,歌迷仍在回味这场满是家乡温度的视听盛宴。来自上海的歌迷王女士说:“他的家乡话特别亲切,歌声里的草原深情更让人感动,下次有机会还要来包头听他唱歌。”

□李鸿瑶 李楷谨
11月15日晚的包头奥体中心体育馆内,人头攒动、座无虚席,2025云飞“草原飞来的歌”巡回演唱会包头站热力开演。
演唱会现场,从包头走出去的歌手云飞为家乡人民带来了一首首动听的歌曲,这位总在歌里唱“草原的风、故乡的云”的唱将,这次不仅带了高水准乐队,还特意加了《包头我可爱的家乡》这首老歌的新编版。从经典翻唱到原创力作,点燃了全城热情,大家在歌声中感受音乐的蓬勃活力。
在包头,火爆的演出场面不止这一场演唱会。
从云飞的“草原飞来的歌”到老狼的“纯真年代”,再到罗大佑的“春龙交响夜”,一场场演唱会如璀璨星辰,点亮了城市的夜空,更成为撬动城市文旅消费的有力杠杆。演唱会经济正以独特魅力,书写着城市发展的新篇章。
演唱会经济的核心价值,在于打破文化活动的单点局限,形成全域消费共振。当歌迷为一场演出奔赴鹿城,消费需求便从门票延伸至“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
餐饮业流水倍增,琴行钢琴课报名人数翻倍,文创店的特色产品热销,这些微观场景汇聚成消费增长的宏大图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包头市大型演唱会带动旅游消费超1.2亿元,间接拉动餐饮、住宿、零售行业增长8%。这种“演出搭台、消费唱戏”的模式,打破了文化活动的“单点局限”,形成全域经济的“共振效应”,成为激活城市消费的“强引擎”。
城市服务的软硬兼施,是演唱会经济蓬勃发展的坚实根基。奥体中心的一流设备保障了演出品质,而公交专线、延时动车等暖心举措则解除了观众的后顾之忧。“持票根免费游景区”“酒店打折”等宠粉政策,更让文化消费升级为有温度的城市体验。这种“硬件过硬、服务暖心”的保障体系,不仅提升了观众满意度,更让“到包头看演出”成为一张亮眼的城市名片。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演唱会经济实现了从流量吸引到情感认同的价值升华。本土歌手的歌声唤醒了市民的家乡情怀,街头演出与文创产品让城市文化深入人心。志愿者的热情服务让“鹿城温度”触手可及。当游客因一场演出爱上包头的风光与烟火气,当市民因文化活动凝聚起精神力量,这种情感联结远比短期经济收益更为珍贵,为城市长远发展积蓄着宝贵的人气资本。
包头的实践证明,文化演艺不仅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更能塑造城市形象、凝聚城市精神。未来,随着更多优质演出落地,只要持续以文化为媒、以服务为基、以情感为魂,必将推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度融合,让北疆草原的城市活力与魅力被更多人看见、听见、记住。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黄韵;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