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第九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在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次文博会设置九大展区,吸引了20余个国家和地区、全国25个省(区、市)的500余家展商参展,展会将持续至7月21日,全面展示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为区内外文化产业交流合作搭建重要平台。
包头展厅精彩亮相本届文博会,体现“黄河北岸 硬核包头”的鲜明风格,通过数字化场景与创新业态的巧妙融合,生动展现出包头“工业身体、文艺灵魂”的城市新气质。展厅面积达156㎡,划分“以文塑城•包头文脉”“以文塑旅•包头文旅”“以文兴产•包头文创”三大板块,集中展出30多家文化企业的1000余件产品,带领观众开启一场穿越包头文脉传承、文旅融合与文创发展的精彩文化之旅。
此次文博会,包头展区聚焦深厚历史底蕴,集中亮相了一系列承载历史文脉的核心项目。其中,通过图片、视频、展品和裸眼3D冰屏等高科技手段,立体生动地讲述了包头多元文化的传承故事。同时,依托城市独特的工业基因与“稀土之都”的资源优势,包头在文化创意领域不断突破创新,展区内汇聚了工业主题文创、非遗文创等特色产品,将硬核的工业制造基因巧妙转化为独特的文化符号,展现出工业城市别具一格的文化表达。中科陶瓷、西口后人剪纸等作品,展示了稀土材料在文创、艺术品中的创新应用,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计氏羊皮画则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独特价值,尽显非遗传承的深厚韵味。
展厅内,中科陶瓷、西口后人剪纸等作品,展示了稀土材料在文创、艺术品中的创新应用,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计氏羊皮画则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独特价值,尽显非遗传承的深厚韵味。
此外,展厅特别注重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观众不仅能在现场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一同制作羊皮画、烙画、景泰蓝、盘扣等特色纪念品,还能与可爱的牛马羊IP“草原三宝”亲密互动,在沉浸式体验中收获独一无二的包头记忆,深切感受这座城市厚重历史与创新活力相互交织的无限魅力。
包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海亮表示,包头市以文脉铸魂、以文旅兴业、以文创破圈,通过文化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城市的影响力和品牌辨识度,包头正从功能性城市逐步向文化城市转变。
【相关新闻】走 去“内蒙古文博会”为包头集章
第九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包头展区凭借独具特色的文创印章和种子纸明信片成为观众打卡热点,用“印记”与“绿意”生动诠释“工业身体、文艺灵魂”的城市气质,让包头之美在文博会上绽放光彩。
此次包头展区带来的文创印章备受章友追捧,两类印章各具特色。30枚基础款印章延续高口碑,涵盖包头人文、景点、路牌、美食及“包”字祝福语等元素,每一枚都承载着城市记忆。更吸睛的是“包头风景”系列全彩套色印章,8款图案聚焦黄河落日、草原晨光等美景,每款由5至10色套印而成,总用章量达56枚,精致画面还原北疆风光,成为打卡热门。
“在包头展厅集章打卡区,看到这套套色印章层次感太强了,盖出来的黄河落日就像真的一样,把包头的美景‘带’回家很有意义了。”来自巴彦淖尔市的小朋友王浩然兴奋地说,手里的集章本已经盖满了大半本。刚盖完“草原晨光”印章的呼和浩特市民秦女士也点赞:“这些印章把包头的文化和风景都浓缩进去了,无论是路牌上的地名还是美食图案,都透着浓浓的烟火气,特别亲切。”
与印章相得益彰的,是“播种城市之美”包头风景系列种子纸明信片。这款由简象创意工作室研发的产品,将北疆风光与生态理念融合,画面涵盖十余处美景。采用低碳种子纸制作,内嵌太阳花种子,降解零污染。“第一次见能种出花的明信片!盖完章留作纪念,之后埋进土里还能发芽,既有文化味又环保,太有创意了。”正在挑选明信片的通辽游客刘琦说。
“每枚印章、每张明信片都在讲包头故事,是移动的城市名片。我们希望观众在集章打卡中触摸包头历史与生态之美,把美景和绿意一起带回家。”简象创意工作室负责人乔智介绍。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曹瑾;编辑:尤允庆;校对∶杜利国;一读:刘勇如;一审:郝晨莺;二审:刘璟;三审:梁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