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评|长轨落定黄河畔 西北发展谱新篇
来源:包融媒   2025-07-28

□曹瑾

随着最后一组500米长钢轨稳稳嵌入轨槽,国家高铁网“八纵八横”京兰通道的关键一环——包银高铁内蒙古段铺轨胜利完成。这不仅标志着一条钢铁大动脉的诞生,更将强劲推动西北地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回望这402公里正线的建设历程,是技术与毅力的双重考验。两千七百多名建设者,用汗水浇筑每一寸路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BLCP500和CPG500型铺轨机,凭借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将轨枕铺设精度锁定在毫米级。这份精益求精的“中国精度”,在黄河之上铸就了品质标杆,也为包银高铁高质量开通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为京兰走廊贯通西北腹地的关键一环,包银高铁的建设完成和开通,对于内蒙古意义非凡。包头到银川的旅途,将从6小时缩短至2小时左右。这意味着,包头、鄂尔多斯的企业家们上午在厂区处理事务,下午就能便捷地抵达银川洽谈合作,开拓宁陕甘青市场。宁夏及周边省份的游客也将更为快速便捷地前往内蒙古游玩,鄂尔多斯的响沙湾、成吉思汗陵,包头的五当召、希拉穆仁草原等景点,有望迎来客流新高峰。“早饮黄河水,午食草原羊”的跨省生活,触手可及。同时,包银高铁将使银川进京时间从近18小时锐减至约5小时,以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为核心的呼包鄂榆城市群,乃至整个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借此正式接入全国高铁经济圈。

科技、人才、金融、信息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的双向流动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加速度,从根本上改变内蒙古的地理区位认知。

包银高铁的建设本身,就是一部生动的时代篇章。它印证了区域协调是优势互补,内蒙古的“风光”资源与宁夏的产业基础、市场通道得以更紧密地结合;它彰显了铁路重大工程的创新引擎作用。从高精度铺轨机的应用,到攻克风沙路基固化等世界级难题,淬炼出的是科技自强的实力;它也深刻体现了发展的温度,大批青年技术骨干挥洒汗水,将青春奉献在国家建设中,磴口站、惠农站等站点的设计,更是充分考虑了河套枸杞、巴彦淖尔瓜果等当地特色产品的运输需求。

包银高铁的贯通,远不只是一条物理通道的延伸,更如同强劲的引擎,驱动着内蒙古加速融入国家发展的快车道,为内蒙古乃至整个西北区域高质量发展开启了一个新篇章。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包融媒下载引导图(横)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