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眺古原
来源:包融媒   2025-03-27

640

□ 茂华

高楼有高的好处。傍晚时分,闲来无事,本欲取茗斟饮,偶然凭窗一眺,眼前便是青山远岫,苍墨如黛,压在山顶的厚厚的层层叠叠的青云,间或露出一丝空隙,透过的阳光便照射在某处山尖,金灿灿,霞光乍现,在整个乌暗的山脊线上,格外耀眼,让人心情豁然开朗。俗世各种纷扰,就像整条山脉常常处于幽暗之态,但总会有温情的光,突破黯淡,照在心上,一时之暖足以疗伤!是以游目骋怀,信可乐也。昔右军兰亭赋言,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孔子亦云,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观景读书,诗情画意,跃然于胸,文人墨客之心又被唤醒,且油然升腾。

640

目光所及之山,是为大青山,属阴山山脉,处于中段。千万年前,地壳抬升、板块相撞、火山爆发,各种洪荒之力隆起了一座大山,如巨龙般横亘在蒙古高原。几经变迁,大青山上古夷平面和古代岩画保存尚好,印证着这座古老山脉的历史。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曾在这里繁衍生息、游猎驻牧。据《万历武功录》记载,明代嘉靖年间主式名为“大青山”。《山西通志》山川考记载:“明史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俺答老弱避暑大青山外,此大青二字入史传之始当为我朝”。大青山在明代蒙古文献中称作“哈喇温纳”,也作“达兰、特力棍”,其含意是“众多的黑山头”。古诗词中关于这座山的竟有百余首,诸如:“敕勒川,阴山下”“不教胡马度阴山”“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我曾有幸在这山中耕耘数年,主理绿化与生态修复,结下深厚情缘,也曾写下“青山巍峨却失色,吾辈奋力拄天锷。松柏常青应如初,绿水长流绕城郭。”俱往矣,事事如昨,历历在目。

640

心中蓦然想起: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啊,你究竟要表达怎样的情绪?时隔1166年,无数文士竞相解读,以为消极悲观者居多,恰,君之所处唐末势衰时代,空怀抱负,却无端卷入党争,不得施展,由此臆测,亦无可厚非。近日赋闲,偶翻《唐诗鉴赏辞典》,看到周汝昌先生评语:玉谿此诗却久被前人误解,他们把“只是”解成了后世的“只不过”、“但是”之义,以为玉谿是感伤哀叹,好景无多,是一种“没落消极的心境的反映”,云云。殊不知,古代“只是”,原无此义,它本来写作“祗是”,意即“止是”、“仅是”,因而乃有“就是”、“正是”之意了。余虽已是人到中年,但自诩心态尚可,还年轻。周先生似在说李商隐也没有那么消沉吧。愚以为,诗人成为诗人,其忧国怀乡、咏史谏政、婉转情思,心胸自是百感交集,见人见物见景,见山见海见己,有感生发而已,完全不必探求千年之前的真意。陶潜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无他,诗人虽不凡,但终归也是人,看到美景之时,第一感觉应该是而且肯定是享受的、愉悦的、豁朗的,而后,静思慨叹,那是另一层境界了。赤壁之下,苏子泛舟,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自然美景,亦融于情。与友和唱,念及孟德公瑾,乃感伤人生苦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而又辩证哲思,觉江山无穷,日月长存,豁达自适矣。會稽山阴,少长咸集,茂林修竹,惠风和畅,曲水流觞,意境情调清丽秀雅、快然𣈱达。忽而兴尽悲来,感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死生亦大矣!如此,美景佳境,娱目之余,总是感怀于天地人生。曾与师友闲叙,与我等同辈之人,其童年回忆总是甜蜜,纵然清贫,糖果零食还有一些;青年意气总是激烈,未曾更事,却满怀宏图大略;时至中年,力不从心,梦想之于现实逐渐被淹灭,但也时有火光烛天之意兴!遥念冯唐李广之易老难封,贾谊梁鸿之长沙海曲,何如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640

斯吾小民,躬逢盛世,今遇如此山光辉映、云蒸霞蔚之圣景,感怀颇多,遂邀好友来聚,犹比古仁人之四美哉!此境亦是爽籁清风、纤歌凝云,不由和节而呼: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图片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扫码下载图改(1)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