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一度 | “嘘!”面对左邻右舍的噪声,您可以拿起法律武器
来源:包融媒   2025-04-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1996年10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国家《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把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称为环境噪声污染。

在我市,近年来,随着公共设施的完善,在公园、广场、社区跳舞娱乐、运动健身的市民越来越多,但有个别人和群体,却因为噪音扰民、影响他人公共空间等出格行为引发不满。

如何控制人为的噪声扰民,被干扰的市民有的直接制止,也有的通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反映,但记者调查中发现,即便很多部门介入,依然还有噪音扰民的行为发生。


让人无奈的“超音量”锻炼团


4月9日,早7点的八一公园,环形步道上上百人组成的暴走团出现在晨练的人群中。他们纵向排列,整齐划一,在公园中形成了一道风景。但是这些以走路为健身方式的队伍却伴着高亢的音乐以及震耳的口号,即便是你距离他们百米开外,依然听得非常清楚。

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说,由于队伍很长,为了维持秩序,他们队伍头、中、尾的队员身上都背着音箱,领队的口号通过音箱扩音后音量非常大,他们一出现,整个公园晨练的宁静都被打破。

居住在凯旋中央公园的居民吴先生告诉记者,之前这里队伍最庞大的暴走团要绕公园的大圈行走,可是八一公园的东面紧挨着凯旋中央公园的其中四栋居民楼,以及最南面一栋老居民楼,暴走团经过时发出的巨大声响,严重困扰着居民的生活。因此很多居民对他们的行为提出了抗议,最终暴走团听取了居民的建议,改变了行进的路线,从公园中间穿行,避免靠近居民楼。但是一些其他小规模的暴走团路线依然还在经过居民楼前。“孩子上高中,全凭周末能好好补个觉,可是公园里暴走团的音乐和口号、练歌、广场舞等运动团体播放的音乐,混杂成一团噪声,从清晨就开始响。特别是夏季,窗户开着时家里听得更是清楚。”同样居住在该小区的刘先生当初选房时本以为紧邻公园欣赏到的是美景,没想到却收获了这样一份“意外”。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其实,在我市很多公园里“超音量”的锻炼团队比比皆是。特别是广场舞团队,为了保证团队的所有人员都能在足够音量的音乐中舞蹈,他们音箱的音量都放得比较大。

这样的“超音量”锻炼团队不仅在公园出现,在我市的部分小区周边,也会有这样的人群。一位住在昆河公园旁边的居民说,他家楼下就有一支四五十人的锻炼团队,每天的晚上这些人都会出现,那重重的节奏音虽然不算太大,但是每天晚饭后休息的时候就能听到,让人非常心烦。

   

治理身边噪音社区是主力


就噪音扰民的问题,记者联系了昆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工作人员,对方告诉记者,他们接到这样的投诉之后,会迅速将问题反馈到管辖的相关单位,并要求一定要有处理结果的反馈。

前一段时间,昆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工作人员就将接到的海威社区广场噪音扰民问题反馈给了昆北街道,昆北街道迅速行动,将问题快速处理。

昆北街道海威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接到居民反映广场活动噪音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后,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到广场进行实地调研。与广场活动组织者沟通,详细了解活动开展的时间、形式以及参与人数等信息。同时,通过上门走访等方式,向周边居民了解噪音对他们生活造成的具体影响,包括噪音产生的时间段、对休息和日常活动的干扰程度等,为后续制定解决方案收集充分依据。

“我们组织召开协调会,邀请活动组织者、受影响居民代表共同参与。会上,各方充分发表意见,社区工作人员认真听取并梳理各方诉求。经过深入讨论和协商,最终达成共识。在保障居民正常生活秩序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广场活动安排。活动组织者承诺将活动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每晚20:00准时结束,避免在居民休息时间开展高分贝活动。同时,采购并使用专业的降音设备,降低音响音量,确保声音不超出规定的分贝标准。”海威社区的工作人员说,为确保解决方案有效落实,社区还成立了监督小组,定期对广场活动进行巡查。通过社区公告栏、微信群等渠道,及时向居民反馈处理进展和监督情况,鼓励居民继续监督,如有问题随时向社区反映。

在我市很多街道社区中,为了避免噪音扰民事件的发生,很多街道社区执行了严格的规定,保证每一位居民的权益不受侵害。 

青山区自由路街道对下辖的小区噪音问题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自由路街道宣传委员张岩告诉记者,各个社区对于需要有扩音设备的群体专门划定活动区域,在远离居民楼的地点设立固定活动场地,如社区管理服务站、室内活动室、老少乐园闲置活动室,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干扰。并严格规定了活动时间为早8:30以后,晚18:00-20:00,避开早晚高峰及休息时段,保障居民正常作息。另外,各社区根据各自情况制定了居民协商机制,成立由居民代表、广场舞队长和社区干部组成的协调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及时解决矛盾,促进邻里和谐。


被侵权可以拿起法律武器


面对左邻右舍的噪声,普通居民又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安宁生活呢?

遇到噪声,居民可以向居委会、小区业委会等投诉,也可以向当地派出所报案,情节严重的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

如果噪声达到国家法定标准的,要积极向环保部门举报,拨打12369环保举报热线。如果上述措施都不管用,居民还可以通过法院诉讼途径解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昼间55分贝,夜间45分贝,昼间超过55分贝,夜间超过45分贝就是扰民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施后,居民可以直接依据生活安宁权来维权,要求法院判决侵权方停止侵害、排除妨害等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明确将生活安宁权纳入了民法的保护。需要提醒居民,走到诉讼阶段,法院更注重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力,因此,居民一定要注意固定和收集证据,比如可以通过录音、录像的方式保存噪声产生的过程,其中需要注重时间、地点及双方的身份信息等,但是,切记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小区中出现声、光污染,权益被损害者可以请求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进行管制,也可以请求小区物业进行管制,如果侵害者拒不停止其侵害,权益被损害者同样可以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或者投诉,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介入进行管制。


【记者手记】

锻炼身体本来是件愉悦且健康的事,但是因为有了“超音量”助阵,所带来的愉悦就变成了别人的烦恼,带给别人的就是伤害。采访中,包头“超音量”锻炼团队在大幅度的减少,一是体现在锻炼人群的素质在提升,二是体现在我市的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三是被伤害群体敢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如何彻底消除噪音扰民,还需要每个人都加强法律意识,相关部门加强法律监督和执法的同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共同营造宜居的环境和社会氛围。只有通过法律、技术和社会手段的综合应用,才能有效解决噪音扰民问题,保障人们的权益和健康。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赵永峰;编辑:郝晨莺;校对:刘勇如;一审:尤允庆;二审:刘璟;三审:梁学东


新媒体引导图

责任编辑: 张玮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