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自主研发的大型组合式电解槽,我们把稀土金属碳含量控制在0.02%以下,还实现吨产品节电300-400千瓦时!”在包头市玺骏稀土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研发部部长赵海营指着运转的设备说。2025年,这家深耕稀土领域46年的企业成功入选国家重点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以及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公示名单,成为我市“专精特新”培育成果的生动注脚。
作为内蒙古工业重镇,包头深谙“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产业链的“螺丝钉”、创新链的“活力源”。“十四五”以来,我市通过政策宣贯、业务培训、实地指导等举措,累计开展培训50余场,惠及企业800余户次,发放《包头市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宣传册》1万余份,构建起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
2025年,我市新增1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户国家重点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7户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拥有12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户国家重点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189户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数量和累计数量排名均居自治区首位。
在稀土产业赛道上,玺骏稀土的“专精”之路颇具代表性。通过将生产镨钕合金的“大型组合式电解槽”创新设计为内外两层分体式结构,不仅实现超低碳稀土金属规模化制备,还推动企业单月产能跃升至7-8吨,生产效率是传统设备的1.5倍,成功破解了我国在大型优良组合式电解槽长期依赖外部技术的“卡脖子”难题。
“目前,玺骏稀土已拥有35项核心技术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0项,构建起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赵海营介绍,依托数字车间和生产管控平台,企业实现电解参数实时监控,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8%,按年产1万吨稀土金属计算,年节电可达300-400万千瓦时。如今,其超低碳金属镨钕已成为中国北方稀土、江西金力永磁等龙头企业的关键原料,为新能源汽车、风电装备等领域提供支撑。
从内蒙古中天宏远稀土新材料股份公司的发展轨迹中,更能看到我市“特新”培育的深厚土壤。这家2005年成立的企业,从稀土表面改性材料起步,逐步突破稀土在矿山耐磨材料中的常态化应用技术,其稀土合金耐磨钢球硬度、韧性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其使用寿命较传统产品提升50%,成本却降低10%,服务包钢、酒钢等多家矿山龙头企业。
“我们把稀土研发深入到‘基因层’,探究其与其他元素的作用机理,再配套定制化工艺。”内蒙古中天宏远稀土新材料股份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康平介绍,依托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企业近年又拓展稀土在高温合金、医疗材料、设施农业等领域的应用,2025年不仅入选国家重点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还获评自治区绿色工厂称号。“通过设备自动化改造,我们把人工操作占比从70%-80%降至10%,能耗下降15%,排污量比传统企业低20%。”刘康平说。
“‘专精特新’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产业链的协同共赢。”市工信局中小企业服务科科长孙铭耀介绍,包头正围绕稀土、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优选创新能力强、成长性高的企业纳入培育库,目前入库企业已超450户。下一步,全市将进一步强化精准服务,推动“小巨人”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在技术攻关、绿色制造、产业链配套等方面持续发力,让更多中小企业走上“专精特新”之路,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根基。
从玺骏稀土自主研发的组合式电解槽,到中天宏远的耐磨材料生产线,一个个“小巨人”正以专注铸专长、以创新谋突破。在包头,“专精特新”的种子已生根发芽,正成长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参天大树。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苗雨蔚;编辑:郝晨莺;校对∶杜利国;一读:刘勇如;一审:郝晨莺;二审:刘璟;三审:梁学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