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击球声在公园路小学的排球场上响起,低年级的孩子在教练引导下尝试着垫球,专注而兴奋;不远处,高年级的学生在分组对抗中快速移动、奋力扑救,汗水折射着朝阳。这幅蓬勃的画卷,正是东河区深耕体教融合、构建排球人才贯通培养体系结出的新果实——孩子们在球场锤炼技能,在课堂内外滋养心灵,一条清晰可见的成长路径在他们脚下延伸。
依托贯通培养体系,东河区为热爱排球的孩子铺就了持续发展的道路。从公园路小学、牛桥街小学、第一实验小学南海分校的趣味启蒙,到包二十四中初一起就设置的排球专项课,再到包一中女排这一全国中学生赛场劲旅的高水平锻造,东河区成功构建了小学、初中、高中紧密链接的培养链条。2024年,三所小学挂牌“包一中女排后备人才基地”,公园路小学更与包一中签约组建小学女子排球梯队,让专业的训练理念和选拔标准向下扎根。“这种贯通设计最大的价值,在于让孩子们从接触排球的第一天起,就能看到一条清晰的上升路径。目标明确了,训练的劲头都不一样,家长们也更有信心让孩子在这条路上坚持走下去。” 负责公园路小学与包一中梯队衔接工作的王教练说道。

东河区的探索远不止于培养竞技人才。当小学的教练们用游戏点燃兴趣,在垫球、传球的初学中耐心引导,他们播下的不仅是技术的种子,更是规则意识与合作精神的萌芽。
“最让我触动的,不是孩子们球技进步多快,而是看到他们在训练和比赛中眼神的变化——从怯懦到坚定,从单打独斗到懂得为队友补位,为团队胜利欢呼或共同承担失利。排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他们的成长。”公园路小学资深排球教练张老师分享她的观察。当专业的教练团队将科学训练融入日常,他们保障的不仅是技能提升,更是意志品质的锤炼;当班级联赛、周末联赛、“区长杯”的哨声一次次吹响,实战的熔炉淬炼的不仅是球技,更是临危不乱的心态、永不言弃的韧劲和深深扎根的团队精神。
汗水浇灌,终迎花开。东河区贯通培养体系的成效,在各级赛场上赢得响亮回音:包一中女排双冠加冕、全国亚军的光芒,彰显着体系顶端的实力与底蕴;牛桥街小学女排在包头市U系列赛中的冠亚军包揽,以及向全国小排球锦标赛等更高舞台的冲击,展现了人才基石的活力;公园路小学女排夺得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小学女子排球冠军,证明了起点培育的扎实。近两年,超20名来自牛桥街小学和公园路小学的优秀苗子,凭借赛场表现提前升入包一中初中女排,正是体教融合战略在东河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力证。
球场练技,课堂育心——东河区的实践,让排球超越了竞技的范畴,成为一扇窗口,让孩子们在拼搏与合作中认识自我、锤炼意志、理解团队的真谛。“女排精神”所蕴含的顽强、坚韧与协作,已悄然融入校园文化,滋养着少年们的心田。
面向未来,东河区的目光坚定而长远。“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排球人才贯通培养模式,让小学、初中、高中的协作纽带更加牢固,让‘校园排球’的品牌更加闪亮。在追求更高竞技水平的同时,更将着力探索如何让这项运动成为落实‘五育并举’的生动载体,让运动场上的汗水,不仅浇灌出赛场上的胜利之花,更能结出全面发展的累累硕果。”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夕阳西下,东河区的排球场上依然跃动着青春的身影,一次次专注的垫球,一次次奋力的扣杀,一次次失误后的相互鼓励……球场方寸间,技能在精进,心灵在成长。这些跃动的身影,正带着球场赋予的勇气与力量,奔向属于他们的,更广阔的赛场与人生。东河区的体教融合之路,也将随着这些年轻的身影,向着更深、更远处坚定延伸。
文:孙智星
图: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