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包头市连续举办春季校园招才引才暨高校科研成果对接转化活动,摒弃传统模式,以创新思维破局,聚焦于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全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这不仅是校院企地深度合作的良好开端,也是包头市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的新起点。
招聘会现场。
3月1日,2025年包头市春季校园招才引智暨高校科研成果对接转化活动首场专场招聘会走进内蒙古科技大学,为政校企搭建人才、技术、成果产出常态化交流平台。
活动现场,包头市“招才引智党员先锋岗”工作人员积极向各企业和大学生宣传人才安居补贴、人才公寓、青年人才奖励等一系列人才政策,确保政策知晓度。各招聘企业也不甘示弱,纷纷推出健康体检、带薪休假等优厚福利待遇吸引人才。此次活动中,126家企事业单位带来467个岗位、3115个用人需求,覆盖科研技术、教育文化、医疗卫生、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为不同专业背景的求职者提供了丰富选择。
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围绕产业建设,加快发展绿色算力产业,积极推动绿色算力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2024年,全市引进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9332人,春秋两季赴160余所高校开展210场精准引才活动,收到意向简历1.9万余份。邀请全国88所高校及我市120余家企业400余人参加全国招就处长包头行活动,达成校地、校企合作意向3大类221小项,努力让产业“梧桐树”引来更多“金凤凰”,也为后续引才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越来越稳,越来越扎实。
开启“抢人”大战,充分搭建高校学生与各用人单位交流沟通平台,保障我市重点企事业单位紧缺人才需求,提供精准、高效、便捷的人才招引对接服务,带着满满诚意,春季校园招聘第二站启动了。
3月8日—10日,2025年春季赴外引才正式拉开序幕,包头市组团与包钢、包医一附院和九原区等26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和地区,走进内蒙古农业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开展“包揽人才 头等大事”春季校园招才引智暨高校科研成果对接转化活动。
在筹备山西省3所大学双选会期间,秉持“广泛征集,精准聚焦”原则,实现了“一省三校”集约化布局。通过前期精准对接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需求,征集了263家用人单位,4280人的需求,岗位涉及广泛,既包括理工科类的机械工程、新能源、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热门专业,也涵盖了文科类的教育、管理等相关专业,充分满足不同专业毕业生的求职需求。此外,依托蒙才包才数据库筛选出的467名山西高校内蒙古籍毕业生,组织人才专员一对一联系并建立微信服务群,扩大我市岗位信息在学生群体中的知晓度。
各高校招聘现场气氛热烈,前来咨询和投递简历的学生络绎不绝。各企事业单位招聘负责人及“招才引智党员先锋岗”小分队工作人员耐心为学生们介绍企业概况、下转02
上接01 岗位要求、薪资待遇等内容,并与学生们进行深入交流。同时,码聚英才线上平台同步开通“扫码求职”绿色通道,学生可通过专属二维码实现简历一键投递,后台大数据分析系统实时生成岗位匹配度报告,精准推送候选人至用人单位。双选会共收集简历907份,其中企业简历783份,事业单位简历124份,硕博学历占比达34.3%。
活动期间,小分队还与高校招就处、科研处开展深入洽谈,精准推送了25家企业的科创需求,也寻求将高校的科研成果介绍回我市各大企业,尝试将“高校埋头搞科研”和“企业四处找技术”联系起来,建立从创意涌现到产品落地的全周期服务体系,在解决企业科创难题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实验室成果”向“生产线实绩”转化。
带着目标,带着想法,结合包头实际,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为高校科研成果与企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为深化高校院所与企业交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推进高校科技成果、智力资源与企业技术需求精准对接,提升产学研合作质效,加快实现科技创新“动力”向产业发展“实力”转变,聚力创新突破,搭建企业与高校院所交流沟通桥梁,为攻坚关键核心技术提供载体,催生企业发展新动能;完善用才兴才的平台和求才纳才的机制,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加速涌现、落地转化。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这场双向奔赴,既是人才与机遇的碰撞,更是校企地三方的共融。从今年包头市春季赴外引才活动的主题与实践中,我们看到了一座城市对创新发展的执着追求和对未来发展的深远谋划。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开启校院企地深度合作,包头市正在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包头揽才团还将继续奔赴内蒙古、东北、京津冀、陕甘青等地高校开展招聘活动,这一活动成果将不断落地生根,包头市也将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让更多“金种子”在包头的产业沃土中生根发芽,实现城市与人才、产业与创新的共生共荣。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春燕;图/通讯员:陈静;编辑:秦新宇;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一审:王国秀;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