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领域创新团队注意,这一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报名已开启
2025-09-19


微信图片_20250918150336_18_381.jpg

为深入贯彻落实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动未来材料领域

颠覆性技术的研发与转化

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

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

(未来材料领域赛)

将于2025年10月

在包头稀土高新区隆重举行

本次大赛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主办,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承办,汇聚政府、智库、企业、金融等多方力量。各单位将共同打造一场高水平、高规格、高影响力的科技创新赛事。欢迎全球科技创新团队踊跃报名,携手包头稀土高新区,共同开启未来材料的新纪元!


01

报名通道

符合参赛条件的单位请统一登录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网站(http://www.cxcyds.com),并通过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入口报名参赛,报名截止时间为9月30日。


注意事项

1.同一参赛单位(大专院校除外),仅可报名1个项目;

2.大专院校报名项目,不得超过3个;

3.比赛不向参赛单位收取任何费用。


联系人

贺  庆 15547335545


02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承办单位

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协办单位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国家高端智库经济研究中心)

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包头稀土研发中心(鹿城实验室)

赛创未来(包头)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银行等金融机构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中科创星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03

技术方向


重点聚焦

未来材料领域


核心方向

新材料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研发应用


细分方向

有色金属、化工新材料、无机非金属、高性能碳纤维、先进半导体、超导材料等。


04

赛程安排

各参赛单位通过大赛官方网站进行统一注册报名,同时承诺,对填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负责。关于报名参赛项目,将按照项目合规性审查标准进行审查,再根据颠覆性技术评议标准进行初步筛选,最终确定进入领域赛项目名单。

比赛时间

2025年10月下旬

参赛人员

每个参赛单位须选派1-2名代表作为选手参赛,其中1名选手为参赛项目负责人或研发团队主要人员,届时,该选手将是陈述和答辩人。另可选派1名助手。

比赛模式

未来材料领域赛将采用“12+8”模式,进行封闭式陈述和答辩。参赛选手陈述时间为12分钟,评议组问答时间为8分钟。

比赛展示

参赛选手须提供参赛PPT,可以在比赛中展示产品、样品等相关实物模型。

参赛费用

未来材料领域赛不向参赛单位收取任何费用,不统一安排食宿,差旅费、食宿费需自理。


05

服务政策


政策支持

符合条件的优胜项目纳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未来产业发展优秀典型案例库,在参加对应方向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时,择优直接进入线下评审环节。

支持符合条件的参赛企业纳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等方面,给予参赛企业重点指导,联合相关单位开展“专精特新”申报、科创板企业上市等综合赋能培训。

向科技型企业孵化器推送有需求的项目信息,支持早期企业和团队入孵。

择优向国家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推荐优胜项目并争取支持。


金融服务

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国家级基金推荐大赛优胜项目,参赛项目择优推荐至基金或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对接。

将大赛优胜项目推送至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为企业在优惠信贷、发行债券、上市融资等方面创造便利。

大赛合作银行择优给予参赛企业贷款授信支持,优胜项目可获得创新积分加分。


人才服务

联合相关高校为参赛企业举办创新创业优秀人才招聘,推荐参赛企业参加国家高新区科研助理岗招聘活动。

依托“百园百校万企”合作行动,为高新区、企业提供人才服务。


信息服务

支持参赛企业参加国家高新区新赛道培育行动,定向为优秀参赛单位提供政府招商引资、科研项目指南、市场资源对接等信息。

向大型工业企业、科研院所推送优胜项目的成熟产品和技术信息,组织对接活动,促进产学研合作。


地方服务

全力协调资本、人才、土地等各方资源,集中支持项目落地。

常态化组织项目路演对接和未来产业发展交流培训、政策服务等活动,邀请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有关负责同志进行指导,为优秀参赛企业提供专项政策宣贯、大企业合作对接、新技术场景应用等增值服务。


宣传展示

通过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官网、大赛合作媒体、大赛附属论坛、展览、培训等途径,宣传展示赛事。


(来源:稀土高新区微信公众号;编辑:霍晓霞;校对:吴存德;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新媒体引导图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