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下午,第五届内蒙古包头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交流会暨包头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双招双引对接活动在内蒙古包头市拉开帷幕,来自区内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高校及企业代表等近200人参与。
图为活动现场。
本次会议由包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东河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包头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承办,是深入贯彻落实人社部《关于加强人力资源服务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精神,旨在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探索AI时代下人力资源服务的创新路径,为包头市打造“3+5+N”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能。
政策引领 聚焦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
开幕式上,包头市东河区副区长石岩介绍了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强调包头作为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正通过优化产业链布局、强化人才支撑,加速向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铝业等领域升级转型。他指出,人力资源是推动制造业升级的核心要素,包头市正着力构建“产教城人”融合发展生态,通过政策支持、平台搭建、市场开放等吸引全国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园区,助力企业破解招才引智难题。
图为活动现场。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余兴安在主旨演讲中提出,当前人力资源服务业正面临“AI重构”的历史机遇。他结合国家政策导向指出,人力资源机构需立足区域产业特色,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以制造业需求为导向,提供定制化技能人才培养服务;二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三是推动人力资源服务向“技术驱动型”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余院长的观点为包头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提档升级指明了方向。
创新实践 智能技术重塑行业生态
会上,包头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布四大创新应用项目,展现科技赋能人力资源服务最新成果。四大创新应用项目分别是“就在内蒙古”数字化就业平台、“必才MustHR.com”AI+用工平台、“兴蒙学堂”技能人才教育平台、“福包”一站式福利供应链。
具体为:联合支付宝、1号求职机等打造的智能就业系统,通过大数据精准匹配岗位供需,实现从“人找岗”到“岗找人”的跨越;深度融合SaaS与灵活用工服务,为企业提供招聘、培训、薪酬等全流程智能化解决方案,AI渗透率达80%;依托中央党校智库资源,构建“线上学习+线下实践”的政企培训体系,助力企事业单位党建与业务双提升:整合衣食住行娱等高频消费场景,为企业提供弹性化员工福利解决方案,降低管理成本。这些项目的落地标志着包头市在人力资源数字化、服务精细化领域迈出坚实步伐。
高端智库 搭建跨界对话新平台
会议特设专家智库聘任仪式,丁国杰、任文硕、王旭、董良坤等七位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资深专家受聘为专家智库成员。这一举措旨在汇聚全国智力资源,为包头市人力资源服务与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战略咨询。
图为专家智库聘任仪式。
北京蓝鸟云CEO金财在分享中强调:“AI不是替代人力,而是通过算法优化释放人的创造力。未来人力资源从业者需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才能真正实现提质增效。”
智联招聘郑庭宇分析师发布的《2025中国就业市场数据摘要》显示,包头市制造业岗位需求同比增长23%,其中新能源、智能制造领域人才缺口尤为突出,进一步印证了产教融合的紧迫性和人力资源市场旺盛需求。
国投人力原副总经理王旭指出:“全球化背景下,人力资源机构须具备‘本土化+国际化’双重能力,既要深耕区域产业需求,也要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
北京爱迪科森毛国华副总经理则以央企实践为例,分享了党建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路径。董良坤分享了《产业生态视角—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进阶方向》话题,为下一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提供建设性的发展建议。
展望未来 打造全周期产业服务体系
包头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负责人范殿林表示,接下来将为更多人力机构、企业接洽服务,到2027年建成覆盖人力资源全链条—高层次“双招双引”—产教融合—科技成果转化的全周期产业服务体系。通过持续优化环境、搭建创新平台、强化人才培育,助力包头从“工业大市”向“智造强市”迈进。
此次交流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全区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供了实践范本,更为落实国家“制造强国”战略探索了新路径。
包头,正以开放的姿态迎接这场变革,书写新时代人力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内蒙古频道)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黄韵;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