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4个创新案例入选,获全区推广
2025-05-16


为落实全国总工会关于

实施典型标杆的选树培育

和示范推广建设工程有关要求

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推出

20个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集中展示全区各级工会

改革创新的生动实践

其中

包头市有4个工作创新案例成功入选

成为全区工会工作的亮点标杆!

一起来看看吧!


职工群众建功立业

创新创造建设工程

包头市总工会构建“覆盖广泛、全员参与”的非公企业职工技能比赛新格局

包头市总工会构建“覆盖广泛、全员参与”的技能比赛新格局,提高非公企业参加技能比赛的积极性、主动性、可行性。

一是制定奖励措施,提升非公企业职工参加技能比赛积极性。修改完善《包头市职工职业技能比赛奖励实施办法》,对参加全国级、自治区级、市级职工职业技能比赛获奖选手给予2000元至20万元奖励。近两年共有17名非公企业职工获得12万元奖励。

二是设立补助经费,提高非公企业举办技能比赛主动性。将鼓励非公企业承办、参加技能比赛经费列入年度预算,近两年共11家非公企业举办各级技能比赛并获得办赛补助11万元、为521名非公企业职工发放参赛补助41.86万元,对93家非公企业举办内部技能比赛、岗位练兵的给予引导资金38.415万元。

三是优化比赛项目,增强非公企业职工参加技能比赛的可行性。市总工会每年初向基层征集比赛项目,将从业人员多、覆盖企业广的工种列入当年技能比赛。两年来共举办稀土化合物检测员、物业管理员、快递收派员、餐饮行业(中餐)等各级各类职工职业技能比赛,帮助55名非公企业职工晋升技能等级。

包头市总工会搭建路演小舞台 

激发职工创新大动能

包头市总工会以举办职工创新成果和合理化建议路演活动为载体,持续深入开展五小创新活动,激发职工创新活力,号召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推动实现全员创新。

项目资金引导,鼓励企业广泛开展创新。2024年市总工会以项目申报方式,向27个地区、单位下拨80万元引导资金,面向全市在职职工征集合理化建议52800件,征集科技攻关、技术革新等优秀技术创新成果6396项,其中14个项目在全区职工创新成果征集活动中分获一、二、三等奖。

通过专项辅导,帮助职工展示创新成果。邀请高校教授、高技能人才及相关专家为职工创新成果、合理化建议进行技术评审,并有针对性的开展专业辅导。同时,市总工会还邀请专业表演老师为路演职工进行辅导,帮助一线职工以最佳的状态展现自己的工作成效。

搭建展示平台,激发职工创新创效热情。市总工会精心设计路演活动流程,利用市第一工人文化宫自有场地,让一线职工在聚光灯下现场展示自己的创新项目,在职工群众中掀起创新的热潮。路演活动共展示10个“高精尖”项目,他们聚焦现代科技前沿领域,涵盖新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现代金融服务,从日常生活和行业痛点入手,充分体现了广大职工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程

中核北方核燃料工会完善四个机制 

产业工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实现新提升

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制定《推进薪酬能增能减若干措施》,细化完善导向鲜明的MKJ目标激励机制。近三年,产业工人人均收入累计增幅达23%。突出“高精尖缺”,高层次技能人才待遇比照公司正、副处级待遇。对解决重大难题的产业工人,额外给予10万元以内的专项基金奖励。

完善表彰激励机制。实施《公司各类荣誉及代表、委员推荐、产生管理办法》,优先推荐首席技师、主管技师等一线优秀产业工人参评,对荣誉获得者在培训培养、疗休养等方面重点倾斜。完善成果激励机制。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小工装器具命名表彰和职工“五小”活动,两个创新工作室分别获得创新补助和工匠人才培育资金10万元。推行重点攻关项目“揭榜挂帅”,发布了《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细则》,鼓励职工创新创造。

完善权益保障机制。提升了企业年金缴费比例,在驻包央企中率先实施了补充医疗保险,提高了技术津贴、工龄工资以及餐补标准。持续开展职工健康送体检等“四送”活动,开通通勤车,发放“节日奖”,持续提高职工关爱慰问标准。开展心理健康讲座进基层、举办职工荣退仪式,持续为产业工人办实事。


工会维权服务提升建设工程

包头市总工会构建“1+1+1”工作体系 

搭建服务职工大平台

包头市总工会构建“1+1+1”工作体系,完善社会资源开发、管理与评估机制,搭建服务职工大平台。

一套资源开发机制。多次深入旗县区、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开展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等方式共回收2万余份职工需求调研问卷。围绕职工需求与服务职工堵点,创新引入专业机构,按需开发社会资源。联合多个政府部门、各级工会共同举办创投大赛、“优选商家”招募活动、服务职工项目路演大会,共征集服务职工项目33个,储备服务项目76个。

一套资源管理机制。在市职工服务中心打造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成资源对接管理、项目实施管理、准入及退出管理体系,以“服务菜单”及“定制服务”的形式为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群众提供标准化、精准化的服务产品,实现22家社会组织实体入驻、100家社会组织“云”入驻,覆盖服务职工84万余人次。

一套资源评估机制。建立以职工满意度为目标的服务成效管理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全方位跟踪考核服务项目,以评促优,以评提质,不断调整优化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和服务机构,实现服务职工项目动态管理,确保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持续提升。


(来源:内蒙古总工会)

(编辑:霍晓霞;校对:吴存德;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图片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