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自然城市”的未来会有多美?
2025-07-02

不久前,包头市林草资源保护站工作人员在九原区三岔口村惊喜地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鸟中君子”的东方白鹳。

东方白鹳


它们用脚投票

据《包头日报》报道,这是包头首次监测并记录到该珍稀物种。除东方白鹳外,工作人员还发现了同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黑鹳,以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琵鹭等。

东方白鹳与黑鹳对生存环境要求极为严苛,是衡量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一个地方生态环境是否正在向好,这些珍贵动物的出现胜过万语千言。

这样的证据,正变得越来越多。

耳沁尧大德胜附近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棕尾鵟、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榆树沟管护站点附近发现数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秃鹫、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观测到30余只濒危鸟类罗纹鸭……

罗纹鸭

包头的生态环境好不好,野生动物用脚来投票。


天帮忙人努力

这些变化,人们同样感同身受。

位于达茂旗北部的腾格淖尔湖,重现草原天池的美景。这片湖是艾不盖河的汇流之处,湖面壮阔、景色宜人,此前它已经干涸了30多年。

就在今年,固阳县五金河水量丰沛,在兴顺西镇的一个露营地,竟然出现了壮观的瀑布景观。

这几天,包头再次普降甘霖,大青山南北被绿意笼盖,从草原到城市处处生机勃勃,走在石门景区、南海湖畔、黄河岸边,包头有一种烟雨江南的朦胧。

如果说这些变化得益于天帮忙,那还有些变化则离不开人努力。

从水污染治理到湿地公园建设,从推进“节水革命”到利用“第二水源”,包头水环境的变化肉眼可见。

据公开报道,2022年、2023年包头市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分别位列全国第15位与第7位,黄河干流水质自2016年起连续保持Ⅱ类。2024年,包头8个国考断面,自“十四五”以来首次实现100%达标,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达87.5%、彻底消除劣Ⅴ类水体。就连生态环境部也推出文章称赞包头“真正实现‘水、城、人’的有机共生。”

而在这篇文章推出之时,罗纹鸭正在黄河湿地徜徉。

从黄河岸边络绎不绝的游客到五金河上未被命名的瀑布,从乡村里别具塞北风情的田园风光到城市中绵延不断公园绿地,处处都是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包头联合国“自然城市”的称号绝非浪得虚名。


还会越来越好

这些环境的改变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那么未来呢?双翼侠敢确定地说,如同我们的国家一样,包头的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

因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重大的国家战略,也已经成为最广泛的发展共识根植于每个人的心中。全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正是实现绿色转型最深厚的土壤。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抓好节约集约用水,让包头的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所有包头人的共同梦想和努力方向。

从工业城市到自然城市,包头的生态环境已经迈出了一大步,但更大的变化还在未来。

那些从未光顾包头的野生动物,那些山清水秀的美好画面,都会从人们的期待里、政府的报告中走进生动的现实。

栖息在南海湿地的各种鸟类


(来源:包融头条、双翼侠)

(编辑:霍天舒;校对:李麒;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图片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