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搭台方便残疾人就业创业
2025-07-04

7月3日,“大爱北疆 助业自强”——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残疾人就业创业创意赛现场赛开赛。来自全区12个盟市的参赛选手带来40个优秀项目,在创业组与创意组的赛道上展开角逐。


“我坚信残疾人的创业路会越来越广”

大赛现场,一个个源于生活中残疾人就业创业痛点,充满创新光芒的项目逐次展现。除了传统行业,大赛中无人机教学、AI数据处理、智慧农业等新兴领域项目亮点频现,展现出蓬勃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潜力。“今年报名参赛人数大幅增长,入选项目种类更为丰富,尤其是新兴行业和数字产业项目数量显著攀升。”自治区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李青介绍。

鄂尔多斯市参赛选手苏磊再次来到大赛现场,今年,他的参赛项目聚焦用新技术帮助残疾农牧民。这个项目的诞生,源于他深入基层服务残疾农牧民时的发现:“他们在灌溉方面普遍存在困难,昂贵的智能设备又让他们望而却步。”2023年,团队决心研发一款物美价廉的智能灌溉设备,残疾农牧民只需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即可实现智能浇水,“亿达智灌系统”由此诞生。去年,该设备投入市场销售,2024年销售额已突破1000万元。

参赛选手现场展示制作发饰。记者 岳宇乐 摄


包头市青山区优秀残疾人代表曹建萍的故事,同样是残疾人积极拥抱新业态的生动缩影。凭借多年的创业经验和敏锐的市场观察,去年她的“AI智能直播助残疾人居家增收项目”荣获大赛优秀奖。“那时,这类新兴项目还很稀少。”曹建萍坦言,“其实直播、AI等技术非常适合残疾人学习,能创造大量新的创业机会。”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加之大赛的专业指导与相关政策扶持,让她坚信残疾人就业创业的路子越来越宽。去年参赛时,她作为主创专注打磨自身项目,今年她以团队辅助成员的身份重返赛场,开始更关注其他项目:“大赛让我对创业和带动残疾人就业有了更深、更专业的认知。希望明年能带着更成熟的项目继续参与大赛。”如今,她已在社区成立直播基地,计划吸纳更多残疾人伙伴,并开始向残疾人创业就业指导方向转型。


“未来我们将帮助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

“上一届比赛我们的穿戴甲培训项目获得了创业组三等奖。此后,自治区残联在通辽举办全区穿戴甲培训班,我们的培训学校负责授课,地方残联也帮忙对接培训资源,这为促进残疾人实现就业提供了极大的帮助。”通辽市参赛选手卜晶晶说。

“我第一次参加这个大赛项目斩获了创业组一等奖。之后,我们的项目得到大力支持,不仅提供免息贷款、免费办公场地,还积极为项目对接各类资源。如今,该项目已拥有独立的生产车间,团队成员90%是残疾人,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借此走出家门,实现就业。”鄂尔多斯市参赛选手苏磊说。

……

我们看到,赛事的意义远超竞技本身,它如同一座桥梁,链接着残疾人创业者的梦想与社会各界的支持资源。记者了解到,专家评审、资源对接等后续环节,将持续为优秀项目提供资金扶持、市场推广等全方位助力,让创意项目真正生根发芽。

包头华稀便民综合服务中心手工部负责人仲璐去年首次参赛便获得创意组第三名,项目内容是为服装品牌提供饰品代加工。这最初只是个人爱好,2017年接到小批量订单,2022年入驻昆区残疾人辅助性创业就业基地时,残疾人员工仅10名。“去年比赛是转折点,专业评委的肯定和建议,让我们突破了以往保守求稳的思路。”仲璐感慨道。在自治区及包头市残联的支持下,项目开始扩招学员、承接大批量订单,包头市残联组织专业培训并协助其在每周的残疾人招聘会上招收学员。现在,仲璐团队已吸纳50余名残疾人及家属,月营业额攀升至10万元。

近年来,包头市残联系统大胆探索,加强残疾人就业的岗位开发,在企业和残疾人之间搭建起全新的信息共享桥梁,助力更多残疾人在共建共享中实现人生价值。

从指尖流淌的非遗技艺到田间地头的智能设备,从匠心独运的文创产品到与时俱进的“互联网+”服务,参赛选手们用双手编织梦想,以智慧开拓未来。2021年以来,自治区残疾人就业创业创意赛的平台见证了残疾人就业工作从单一就业向多元创业的转变,从传统行业向新兴产业的延伸。在这里,创新与传承交融,梦想与现实接轨,不仅展现了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的丰硕成果,更谱写出自治区助力残疾人就业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邓雅鑫 岳宇乐)

(编辑:张飞;校对:霍晓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新媒体引导图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