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是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的“黄金季”。行走在石拐区,一股实干争先、全力冲刺的蓬勃热浪扑面而来。这厢,重点项目工地塔吊林立、焊花飞溅,建设者们挥汗如雨抢抓工期;那边,投产企业的车间里机器飞转、工人忙碌,开足马力赶制订单。在这片发展的热土上,奋战当“夏”的激情在建设与生产一线同时澎湃涌动。

包头市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内,包头中车戚墅堰所风电传动有限公司年产800台套大型陆上风电超大功率齿轮箱建设项目正在盛夏的鼓点中加速成型。
施工现场,主体车间已巍然矗立,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围护结构外立面的安装作业和内部地坪的精细浇筑。场地中央,20MW风电齿轮箱综合试验台设备基础施工正同步展开,各项作业协同推进,节奏高效,为7月主体竣工、8月下旬启动试生产做最后的冲刺。
去年12月,中车戚墅堰所包头子公司成立,这是中车戚墅堰所加快落实中国中车集团风电装备产业战略规划,推动风电业务快速融入地方市场的最新举措。据介绍,包头基地配备1套20MW风电齿轮箱综合试验台、超200吨位行车、清洗设备等,具备年产800台3~20MW风电齿轮箱的能力,将以内蒙古为核心,辐射华北、西北和东北区域的市场。
“尤为关键的是,基地建成后将实现风电齿轮箱总装配,到关键部件的表面处理,再到依托大功率试验台进行的整机性能、可靠性及寿命的严格测试验证的‘一站式’全工序制造与验证能力,填补了整个内蒙古自治区大兆瓦齿轮箱总装集成以及试验验证工序的空白。”中车戚墅堰所制造管理中心张振琦透露。
提到落子包头的原因,张振琦继续说道:“主要看中了这里得天独厚的综合优势。包头地处内陆核心区位,在物料运输方面具有天然的地理便利性。同时,包头及内蒙古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是发展风电产业的天然沃土,产业配套基础完善,市场需求前景广阔,这为我们分厂的建设和后续供应链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石拐区以风电装备制造为突破口,举全区之力强链补链,正在向高端化、属地化、智能化、一体化的新能源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目标迈进,依托明阳集团龙头引领,中车戚所、重庆风渡等19家配套企业纷至沓来,产业链条持续完善。

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
与重点项目建设现场的火热遥相呼应,在石拐区的另一隅,已经投产的内蒙古启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同样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成立于2023年的启明生物,专注于药食同源代用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致力于将传统中医药智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便捷的中草药茶饮产品。
走进启明生物明亮整洁的生产车间,一股清新的中草药香气扑面而来。生产线上,工人们身着统一工装,在各自岗位上熟练地操作设备,进行原料分拣、投料、提取、灌装、包装等工序。虽然尚未实现全流程自动化,但工人们严谨的操作、紧密的配合,使得整个生产过程流畅高效。在“赶订单、保交付”的标语下,工人们生动诠释着生产一线的奋战当“夏”。
企业副总王强表示,近期市场订单持续增长,“我们依托自有的位于五当召脚下的生态种植基地,从源头保证原料的道地性和品质。结合现代生产工艺,严格把控每一道工序,力求把最好的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作为内蒙古首家专注于药食同源养生茶的生产企业,启明生物立足本地独特生态资源,正着力将“石拐产”健康茶饮品牌推向更广阔的市场。王强透露:“近年来,各级政府积极推介我们企业参加绿博会、京蒙消费帮扶采集推介会等各类产品展销会、推介会、博览会,尤其连续两年在上海参加进博会。期间,与北上广深、新疆、西藏等地区的60多个线上线下渠道达成合作,进一步延伸产品供应链。今年6月,我们已与俄罗斯客户达成合作协议,预计下月即可实现产品量产并输出。”这标志着启明生物的特色健康产品将首次进入国际市场。
盛夏的石拐,热浪袭人,比气温更高的,是这片土地上涌动的发展激情与无限希望。一个高端装备制造的新地标与一个立足本土资源的中医药茶饮品牌,正携手为包头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澎湃动能,在这“黄金季”里奋力书写着发展的新篇章。
(文/图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晓婷)
(编辑:吴存德;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