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草同源 意象为魂
书画名家专题讲座 赋能艺术创作新思考
7月13日,两场聚焦书法与绘画创作的名家专题讲座在包头国际会展中心一楼会议室举办。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刘东芹与清华大学国家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员刘贞麟分别开讲,以专业视角为当地艺术爱好者带来创作理念革新与精神层面的深度启发。
刘东芹以《文字学视角下的草书字法学习》为主题展开分享,他从篆书字形演变入手,系统梳理汉字造字法、字体演变及结体发展的历史脉络。他以“天”“夫”等常用字为例,结合汉字偏旁部首的草书写法,生动解析草书字法的变迁规律与科学学习路径。
“草法通篆法,草书形成本是应用书写的便捷使然。”刘东芹强调,草书学习需掌握内在规律,破解草法难题后再拓展书写风格,创作便能水到渠成。他同时指出,艺术创作需紧扣国家文化发展脉络,唯有领会文化发展意图,才能避免创作偏离正轨。
刘贞麟以《中国画的庸俗与意象造型》为题,直击当前绘画创作痛点。他表示,中国画创作中存在的庸俗化现象令人担忧,部分创作者过度迎合市场导向,导致作品充斥低级趣味,严重偏离文化启迪精神的本质属性。针对艺术圈普遍存在的浮躁心态与定位模糊问题,刘贞麟给出明确破解方向:“既不能浮躁高估自己,也不应消沉否定自我,唯有清晰认知当下,才能明确未来进阶路径。”
两位主讲人对2025第二届中国·包头艺术博览会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作为邀请制展会,参展单位经过严格筛选,整体水平优秀,为艺术交流搭建了高品质平台。
在场观众纷纷表示,讲座内容扎实、针对性强,不仅为自身的书法与绘画创作提供了专业指导,更为各地的文化传承与创作突围注入了新的思考与动力。“画画写字必须亲近老师、交流思想才能真正入门,两位老师通过理论与例子,为我们写意画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也带来诸多启发,让我们更清晰了今后的创作方向。”荣宝斋画院导师周伯林说。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曹瑾)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