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驿站”传递“大温暖”
来源:包融媒   2025-07-22

打造户外劳动者的暖心港湾

“小驿站”传递“大温暖”






冷可取暖、热可纳凉,累能歇脚、渴有茶饮,细致入微的服务,让驿站成为户外工作者实实在在的“避风港”和“能量站”。


驿站纳凉。



从炎炎夏日里的一抹清凉到寒风凛冽中的一份温暖,从纳凉取暖、喝水歇脚的休憩空间到集学习、维权、就业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区。在包头,全市各级工会从细微之处入手,推进工会驿站建设,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户外工作者急难愁盼问题,让驿站成为城市的“温暖坐标”。



暖心驿站 建到劳动者心坎上


“自从有了这个温暖的小屋,我们环卫工人休息就有了地方,还有热水喝,真是太幸福了。”忙完工作,环卫工人李瑞凤走进东河区总工会火车站户外劳动者驿站喝水休息。

驿站位于东河区火车站,周边有大量的外卖员、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等户外劳动者。走进服务站点,桌椅、微波炉、空调、冰箱、洗衣机、饮水机、书报架、充电器、医药箱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在包头,这样的工会驿站遍布大街小巷,为广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户外工作者提供了像家一样的便利环境。

除了完善的设备,包头市各个工会驿站提供的贴心服务,更让户外劳动者们时刻感受到“家”的温暖。

4月16日早晨7点,九原区白音席勒户外劳动者驿站升腾着温暖的人间烟火。驿站门前,工会工作者正将150份现做的肉饼,搭配热气腾腾的小米粥与秘制酱菜,递到劳动者手中。一位司机师傅接过餐盒时不禁感叹:“这粥还烫手呢!以前我们像候鸟似的找暖和地儿,现在这儿就是遮风挡雨的家。”据了解,目前九原区已建成24处这样的“劳动者港湾”,每处都记录着深夜外卖员捧杯暖茶的剪影,定格着户外劳动者倚着座椅小憩的安详。

炎炎夏日,昆区职工服务驿站“夏日送清凉,情暖劳动者”活动正式开启。昆区职工服务驿站充分发挥“服务阵地”的功能,化身“清凉补给站”,准备了清凉解暑的菊花茶,供户外一线劳动者和来往市民免费取用。

“以前跑单又累又热都没个合适的地方休息喝水,现在好了,渴了累了就能来这儿,还有解暑药,真的太贴心了!”一位快递员感慨道。

冷可取暖、热可纳凉,累能歇脚、渴有茶饮,细致入微的服务,让驿站成为户外工作者实实在在的“避风港”和“能量站”。



智慧赋能 让关爱触手可及


户外劳动者在驿站休息。


林荫路街道所辖中央大道商圈作为城市中最活跃的区域,聚集了快递外卖、网约车、直播电商等大量就业形态劳动者。为更好地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解决驿站投入时间有限的问题,昆区总工会将林荫路街道工会驿站全新升级,通过增设24小时无人值守、人脸识别门锁、人流检测、远程开门等智慧管理功能,打造“全时+智能+特色服务”工会驿站,让快递小哥等户外劳动者任何时候都可以直接刷脸进入,随时享受暖心服务,未及时录入的,也可以通过身份证实名认证进入。

稀土高新区工会则选取位于零工市场附近的高新驿站进行智慧化改造升级,将其打造为24小时智能化工会驿站。驿站外设智能门锁,户外劳动者可通过扫码实名注册、密码、人脸识别或APP远程开门等方式便捷进入。驿站内还配备智能监测屏幕、全覆盖监控、智能烟雾报警等设备,实时显示人流、天气、空气质量等数据,确保驿站运行安全高效。

“自从有了这家24小时智能驿站,无论忙到多晚都能进来歇脚。”在驿站附近工作的外卖员小王直言,“在这里我们能吃上热饭、喝口热水,就像在自己家一样,很自在,心里也很踏实。”

通过科技赋能,驿站打破了服务时间的壁垒,让温暖与便捷全天候环绕在劳动者身边,真正实现了“服务不打烊,关爱零距离”。



多元服务 丰富精神家园


对劳动者的关怀,远不止于物质层面。

不久前,幸福路街道繁荣社区工会驿站开展的心理健康讲座座无虚席。专业心理咨询师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作特点,深入分析压力来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送上了一份特殊的“心灵关怀”。

近日,青山区首家标准化青山“新”驿站完成改造并正式投入使用。该驿站不仅满足工作者们“喝水、热饭、充电、歇脚”等基础需求,更聚焦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职业发展与生活需求,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服务,助力他们实现自我提升与成长。

在技能提升板块,驿站开设了“小哥学院”,精心策划并开展了应急救援知识、道路安全培训、手工编织等丰富多样的课程。为了更好地倾听工作者们的心声,驿站设置了“微心愿”收集角。此外,驿站设置“小哥影院”,定期播放励志影片、新闻资讯及职业技能培训内容,在丰富大家精神生活的同时,还能起到知识科普的作用。驿站还设置了骑手解压墙,为骑手们提供了一个释放工作压力的专属空间,帮助他们以更轻松的状态投入工作。

从心理疏导到技能提升,再到文化补给,多元化的服务让驿站超越了简单的休息场所,真正成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汲取力量、实现价值的“精神充电站”和成长家园。

服务一群人,温暖一座城。工会驿站成为连接城市与劳动者的情感纽带。这些散布在城市肌理中的“暖心坐标”,不仅让户外劳动者感受到“家”的归属感,更让劳动的价值被看见、被尊重。未来,随着关爱服务的不断延伸与升级,这份温暖必将持续流淌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绘就这座城市动人的民生底色。


记者手记


夏可纳凉、冬可取暖、累能歇脚、渴有茶饮……在包头的大街小巷,一个个工会驿站宛如点点星火,汇聚成一片温暖的海洋,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户外劳动者遮风挡雨、传递关怀。这些驿站,不只是简单的休息场所,它们正以独特的方式重塑着城市的温度,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书写着浓墨重彩的篇章。

为广大户外劳动者、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积极回应新时代职工群众多元化需求,不断升级优化,增加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效和服务能力,持续打造“升级版”,是工会驿站发展创新的方向。期待全市各级工会立足本地实际,结合资源禀赋和职工群众的分层化需求,不断创新发展出更多的服务项目,探索出更优的管理模式,为职工提供更贴心的服务,把更多工会驿站建成“最美驿站”,让“工”字特色更突出、更闪亮。



(文/图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崔妍)

(编辑:吴存德;校对:霍晓霞;一读:张飞;一审:张燕青;二审:贾星慧;三审:王睿)

包融媒下载引导图(横)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包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0472-2518515)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发布